潼僑鎮航拍圖。
潼湖鎮美麗示范主街。
一磚一瓦,構筑起溫馨的棲居之所;一步一景,鋪展開如畫的鄉村風光……藍天白云下,步入仲愷高新區潼僑鎮,映入眼簾的是翻新改造后的房屋外立面,色彩斑斕的墻繪,沿著村道延伸,勾勒出潼僑鎮宜居鄉村實景圖。日前,“仲愷高新區潼僑鎮發動社會力量支持農房風貌管控提升的做法及成效”在惠州市“百千萬工程”現場會上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匯報。
農房風貌管控提升是實施“百千萬工程”的必答題。近年來,仲愷高新區扎實推進農房風貌品質提升,多措并舉破解“錢、建、人、發展”四個難題,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參與、人人出力的生動局面,不斷刷新鄉村顏值,兩年來,全區累計整治農房8537棟(含主街和房屋外立面),推動美麗鄉村“一片美”逐步走向“全域美”。
群眾“唱主角”,“一村一策”展特色
走進仲愷高新區潼僑鎮金星村,柏油村道如項鏈般環繞,家家戶戶綠意盎然,農家小樓錯落有致,藝術墻繪與綠植相映成趣。放眼望去,連片的白色農房,亮麗的橙色“小披檐”和“腰線”點綴其間,與房前屋后的綠樹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嶺南客家鄉村清新質樸的畫卷。
鏡頭一轉,從南湖紅船到天宮空間站,從青山疊翠到萬畝糧田,從現代鄉村生活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潼僑鎮的瀝青村道兩旁,曾經斑駁的舊墻已被蘊含“潼僑元素”的主題文化墻繪取代?!耙郧?,房子外立面比較亂,提升改造后,變得整潔有序美觀?!闭劶按謇锏淖兓?,住在光明村的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工作是落實省委“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如何建設宜居農房?潼僑鎮的秘笈是:完善各方力量合作共建機制,緊扣僑鄉特色主線,同心同向推動全鎮農房風貌向好向美提升,實現從“點上開花”向“面上成景”轉變。
“我們讓80多名黨員和村(居)干部帶頭,打造樣板樓棟邀請村民參觀?!变鼉S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黨員帶頭讓潼僑鎮的美麗蝶變跑出“加速度”。該鎮組織600多名黨員干部入戶宣傳,動員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歸僑代表等多方力量,發動群眾參與;團委則與廣東5所高校對接,成立7支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為鄉村墻繪等16個項目提供支持。
農房風貌提升行動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改造得讓群眾“唱主角”,潼僑鎮充分尊重民意,對每棟房屋的色彩與立面設計,收集歸僑、居民代表意見,簽訂400余份自愿參與升級改造書,聽取村民及鄉村工匠建議,推行“一村一策”,展現各村特色。
農房風貌改造快速推進,企業與社會資源的引入功不可沒。潼僑鎮推動幫扶企業發揮自身資本、技術等優勢,通過捐款捐物、以工代賑等形式參與農房風貌提升,目前建筑業企業支持資金116.8萬元,以工代賑的形式支持75萬元,資金技術得到雙保障。同時,創新資金籌措方式,以“政府補貼一點、集體投入一點、群眾出資一點、企業捐贈一點”模式,引導商會、群眾、社會能人等參與,籌集60萬元社會資金助力家鄉建設。
截至目前,潼僑鎮已建成金星村、光明村、菠蘿山社區等房屋風貌提升連片示范帶,全鎮完成533棟房屋風貌提升(主街房屋外立面208棟,農房風貌品質提升325棟),改造“小披檐”517戶,潼僑鎮正以嶄新的風貌,向著更加宜居、宜業、宜游的未來邁進。
方寸之地變致富增收之所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主動求變的不僅僅是潼僑鎮,2024年,仲愷高新區各鎮街在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房風貌提升的路上加速邁進,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步入瀝林鎮君子營村,農房整潔,庭院生機盎然,村民們積極投身“美麗庭院+”行動;潼湖鎮借建筑業央企之力打造美麗圩鎮,在圩鎮中心區實施美麗示范主街廣和段、廣和社區房屋立面提升樣板、廣和片區品質提升等項目,對建筑外立面進行風貌整治,成為潼湖形象新名片……一個個美麗鄉村舊貌換新顏,“聚星成火”的變化不斷發生在仲愷廣袤的城鄉大地上。
近年來,仲愷高新區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創新模式整合各方資源,通過“堅持高位統籌”“堅持循序漸進”“堅持多渠道資金保障”等方式,撬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其中,以農房風貌“小切口”推動鄉村顏值“大提升”。
“我們通過無人機航拍、實地拍照與入戶走訪等方式,對全區重點區域的存量農房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摸底,全部詳細登記造冊?!敝賽鸶咝聟^“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仲愷高新區結合典型鎮、典型村、提升村等重點區域,對需進行農房風貌品質提升的房屋以及其他行政村重要道路沿線的農房進行了詳細摸底,并督促各鎮街查漏補缺。截至目前,仲愷已完成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已提前完成市下達4244棟年度任務,新增503棟任務已于上月16日全部完成。兩年來,累計整治的農房達到8537棟(含主街和房屋外立面)。
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工作,“錢從哪里來”是一大難點。仲愷高新區按照“四個一點”的要求,拓寬資金來源,強化多元投入。除各鎮(街道)財政出資外,區城鎮建設專班與各鎮(街)動員本地企業參與鎮村建設,為農房風貌品質提升工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資金支持;各村黨員帶頭,推動村民踴躍參與自家農房改造。同時區財政安排獎補資金312.4萬元與鎮村建設資金1000萬元,區城鄉建設和綜合執法局動員建筑企業捐贈530萬元,合力破解資金瓶頸,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助力、村民參與的良好資金保障格局。
在推動農房風貌提升的過程中,仲愷高新區積極推動各鎮街積極盤活利用閑置庭院、老舊房屋等資源,將鄉村旅游、康養產業等新業態與美麗庭院相融合,帶動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讓庭院“方寸之地”變成致富增收之所,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接下來,仲愷高新區將進一步擦亮“城鄉美”的底色,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為“百千萬工程”添磚加瓦。
記者劉乙端 通訊員張曼平 方東生 黃希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