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記者湯渝杭 攝
日前,“讓新思想走進群眾 奔向美好生活”微宣講進基層助力“百千萬工程”文明實踐活動走進博羅縣柏塘鎮,來到小洞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接地氣、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形式,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到百姓“家門口”,在村里凝聚“百千萬工程”的奮進力量。這是博羅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面向群眾宣傳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活動之一。
宣講理論結合當地特色文化
多形式的宣講,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讓百姓擰成一股繩。在當晚的微宣講中,來自博羅縣委黨校的宣講員張昱以《高舉改革開放旗幟,推進強國復興偉業》為主題,通過理論與案例的生動結合,向小洞村村民宣講全會精神,引導大家凝聚共識,共同為“百千萬工程”貢獻力量。
宣講要上接“天線”,也要下接“地氣”。當晚的微宣講中,既有理論的高度,也有本土文化的融合。柏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宣講員楊志豐立足家鄉,結合紅色文化,以柏塘鎮石崗村的“三棵松”紅色革命事跡為題材進行宣講,不僅再現了當時的戰斗故事,還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引起了現場觀眾的感情共鳴,號召大家發揚革命先輩敢于戰斗的精神,團結一致共建美麗家鄉。
宣講既要講理論,也要結合實際工作的推動。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的實施,是當前鄉村工作的重點。博羅縣自然資源局的宣講員李艷翠以《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題向村民宣講“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政策,講述城鄉融合發展的意義、舉措、方法,呼吁村民以主人翁精神共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盡管已入秋,但是天氣依然炎熱,防溺水工作依舊不能放松。柏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宣講員張振忠以《守護安全——“防溺水”微宣講》為題,用案例警醒大家,讓村民繃緊安全弦,時刻做好防溺水安全工作。
以文化人,激起鄉愁,凝聚共識。柏塘鎮光華涼果制作技藝是一項縣級非遺,是大家的味蕾記憶。柏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宣講員李曉聰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向群眾介紹光華涼果制作技藝,勾起大家的文化鄉愁,引起了一波“回憶殺”。柏塘山茶是當地的農業品牌,是產業振興的有力抓手。柏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宣講員張文忠為大家介紹了柏塘山茶制作技藝,讓大家認識到其在產業振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百千萬工程”知識送到群眾心坎里
好聽的故事,動人的宣講。活動現場,群眾的掌聲是對微宣講活動的認可。“讓新思想走進群眾 奔向美好生活”微宣講進基層助力“百千萬工程”文明實踐活動從去年開始至今,走進鄉村、企業、景區、商場、網紅打卡地,“文藝+”宣講模式早已深入人心,深受群眾歡迎。在當晚的微宣講中,來自柏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宣講員朱潔儀演唱的村歌《小洞天》等,讓群眾感受到濃濃的鄉情,激發了大家熱愛家鄉的熱情。
微宣講活動間隙開展了互動問答,主持人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百千萬工程”等進行提問。每一輪問答,群眾都積極參與,紛紛搶麥,掀起了政策宣講的小高潮。
群眾在哪里,宣講就到哪里。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中,博羅聚焦“百千萬工程”、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建設工作重點,著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基地、驛站、點等近500個陣地,開展系列宣傳宣講活動,從隊伍、內容、陣地、方式、機制等5個方面著力,確保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入心入腦、向基層延伸。
在宣講中,該縣著眼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改革熱點,結合群眾的工作生活實際,用翔實的數據說話、以鮮活的事例為證,用群眾的語言走進群眾、以群眾的語言引導群眾,準確生動解讀政策舉措。如聚焦“群眾問”,舉辦“群眾問 專家答”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互動問答活動,通過“一問一答”回應群眾關切;聚焦“群眾說”,組織好人、青年創客、返鄉大學生等代表,開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家談活動,圍繞市場體制、就業創業等改革內容講述學習認識、分享心得體會。
記者李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