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葜菔猩钊雽W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因地制宜,謀劃推進各具特色的“全域+”整治模式,構建“礦地融合+價值轉化+區域協同+園區開發”四位一體治理體系,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
“全域+礦地融合”
創新鎮域土地保護利用路徑
龍門縣龍江鎮作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級試點,以礦山生態修復和綠色礦山建設為主抓手,統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鄉村生態保護修復、綜合利用等整治工程。以“礦地融合”為基底,增加龍江鎮萬畝良田、公塘石場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鹿鷹園生態旅游度假區擴建等項目,通過“土地整理+生態修復”組合拳,完成農用地整治1.08萬畝,礦山生態修復26.84公頃,形成土地功能升級的“礦地融合”2.0版本。
“全域+生態價值轉化”
構建綠色發展雙向通道
我市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中充分發揮生態產品的價值,積極打通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的通道,著力打造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統一,構建綠色發展雙向通道。南昆山所在的龍門縣永漢鎮通過38.5公里河流域綜合治理,盤活河岸兩側低效用地,導入龍門夜宴焰火溫泉旅游度假村、油田錦繡南昆傳承文化村等12個產業項目,形成生態修復價值與產業導入的互補機制。羅浮山所在的福田鎮、長寧鎮聚焦綠色低碳產業,將優質生態資源與康養旅游資源融合,建設世界級森林溫泉康養目的地與綠色低碳產業集聚區,實現生態資源向經濟價值的轉化。
“全域+區域協同”
重塑產業發展空間格局
惠陽區新圩鎮作為惠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之一,重點圍繞臨深產業發展探索協同模式,重塑產業發展空間格局。東方石場生態修復再開發項目引進圓通大灣區總部暨智慧供應鏈科創園項目,實現生態價值轉化,總建設規模達19.44公頃。紅田村“千畝方”項目通過建設用地騰退、騰挪等手段,盤活低效用地,為優質產業發展釋放空間,建設總面積68.47公頃的“千畝方”農業公園,打造產、游、田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全域+園區開發”
激活土地集約利用效能
大亞灣千億產業園塘橫片區破解城市發展空間不足、土地利用低效化問題,優化調整1650畝耕地補充到霞涌上角村,盤活190.63公頃低效建設用地,騰挪集聚后與周邊用地連片形成403公頃優質產業空間,支撐大亞灣新興產業園區建設。仲愷采用“先補后退”策略,優化調整永久基本農田范圍,釋放永久基本農田667.35畝,其中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調出永久基本農田506.83畝,可盤活產業用地約1200畝,整體實現產業聚集和布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