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華星光電生產車間。
勝宏科技生產車間。
惠州億緯鋰能生產車間。
大亞灣石化區。
龍年首個工作日,全省、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先后召開,吹響新一年奮進新征程的嘹亮號角。
回首2023年,惠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擂響新時代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工業投資總量1590億元,排全省第二;全市新過會項目投資總額突破3400億元;大亞灣開發區和仲愷高新區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五星示范基地……
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惠州加快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能級,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兩大支柱產業持續發揮龍頭引領作用
2023年,惠州工業經濟繼續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13.58億元,同比增長5.2%。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5%。
兩大支柱產業持續發揮龍頭引領作用——
引進一批標志性石化能源項目落地,建成2200萬噸煉油、220萬噸乙烯、250萬噸芳烴、500萬噸PTA年生產能力和985萬千瓦的清潔能源裝機規模。2023年,石化能源新材料集群產值達3479億元。
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產業集群、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入選“2023中國百強產業集群”,入選國家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城市。2023年,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產值達5266億元。
新型儲能產業展現良好發展勢頭,2023年產業鏈企業超1000家、產值規模達1160億元,涵蓋了電池制造設備、材料、電芯、模組、電池包、電源管理、儲能系統集成等環節,加速向全國第一方陣邁進。
“3+7”產業園區貢獻全市7成工業總產值
2023年,惠州項目建設不斷加快。全市安排重點項目246個,全年完成投資1411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19%,同比增長8%。
總投資150億元的恒力(惠州)PTA、總投資129億元的華星光電等項目滿產達產;總投資338億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總投資415億元的太平嶺核電一期等項目有序推進……2023年,惠州高質量推進“3+7”產業園區建設,吸引一大批優質項目落戶,重大平臺發展能級水平不斷提高。
惠州堅持推動資源要素向園區聚集、產業項目向園區集中,每年新增用地指標70%以上用于園區項目建設。2023年,“3+7”產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12億元,工業投資1000億元、規上工業產值7900億元,貢獻了全市62.7%的工業投資和70.5%的工業總產值。
當前,惠州正充分發揮大亞灣石化區的“隔墻供應”原料和港口優勢,積極打造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拓展上游產品精深加工,推動石化區“南北聯動”互補發展,再造一個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增長極的產業大平臺。宇新化工、力拓新材料等25個項目落戶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總投資達373億元。
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企業扎根惠州
2023年,惠州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企業主體逐年增多。全市實有經營主體88.7萬戶,增長5.1%。規上工業企業達4475家。
惠州聚力優化提升一流營商環境,突出抓企業服務,持續推動綜合改革,在市場準入、辦理建筑許可、促進市場競爭等領域實施90項改革舉措,打造“惠幫辦2.0”服務體系,壓減或取消證明材料4505項,不斷激發市場新活力,各類經營主體數量持續增長。
去年,我市出臺《惠州市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清單》《惠州市貫徹落實〈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工作方案》,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出到2025年實現辦事標準、服務質效與深圳等先進地區接軌。
一個接一個給力的政策舉措的落實,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超34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增至3499家,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惠州,扎根惠州。
記者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