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對區域經濟的帶動力、輻射力和影響力是其他經濟載體無法替代的。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港口經濟發展,將惠州港建設列入了《惠州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在搶抓“雙區”建設機遇,深度融深融灣的背景下,港口經濟發展迎來了良好機遇。
惠州港目前已形成“一港四區”發展格局,現有生產性碼頭泊位43個。“惠州港雖已具備一定規模,但從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來看,發展明顯滯后。”今年市兩會期間,民盟惠州市委會提交《關于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進我市港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建議我市從提升港口區位層級、做大做強國有港口企業、推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推進港口基礎設施與通道體系建設等方面建港興港,推進我市港口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民盟惠州市委會建議以港興城,提升我市港口區位層級,抓住“雙區驅動”和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機遇,將惠州港重要性提到新高度,借鑒一流港口先進經驗,將港口建設成我市深度融灣融深的主平臺、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范區、城市副中心。同時,強化統籌,成立市級港口建設與經濟發展專門工作委員會,將全市港口總體規劃和產業規劃集中到市級層面上來,提升港口發展戰略與全市發展規劃協同,整合惠東、大亞灣、東江等地港口資源,統一規劃和布局,實現“以市為主,市縣一體化發展”思路。依照《港口法》,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出臺《惠州港管理條例》,在法律上保障港口管理的權威性。
建議借鑒湛江港、汕頭港的經驗做法,引入央企招商局集團,依托招商局強大資源優勢與專業能力,在引入資本的同時,實現突破性發展。大力實施“產業港+物流港”發展戰略,圍繞“石化高地”的打造,大力發展供應鏈物流、倉儲物流,推動化工、冷鏈、散雜貨物流園區的建設,拓展石化產品集裝箱運輸業務延伸港口產業鏈。充分發揮“惠鹽組合港”通關新模式對港口經濟的帶動作用,將惠州港打造成華南地區區域性物流配送中心與綜合性物流樞紐。規劃建設現代化智慧保稅物流園區,為貨物就近在惠州港出運提供快捷便利的條件。在港口周邊規劃建設具備多種功能的生產和口岸服務型保稅物流園區,有效實現港口與生產基地的連接。
最后是大力推進港口基礎設施與通道體系建設。重點推進公用碼頭建設,為大力發展港口物流奠定基礎;繼續建設專用碼頭,升級改造舊碼頭,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加強海港主航道等公用設施統一管理和調度,加快提升主航道等級,以適應國際航運業船舶深水化、大型化和專業化發展需要。逐步完善水、電、氣、消防、排污等港區配套設施。調整優化大亞灣海底管線布設,減少港口建設和發展的障礙;建設現代化港口引航基地,提升港口引航水平。
充分發揮京九鐵路大干線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惠大鐵路延伸到各港區或物流園區支線,將惠州港打造成為鐵水聯運樞紐;加快啟動“惠大運河”開發項目實施,開辟東江流域到惠州港的水上大動脈,進一步優化提升大灣區高等級航道網。
記者劉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