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教提升計劃》出臺背景與意義是什么?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2021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的《“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要求 “十四五”期間各地要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質量,促進殘疾兒童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實現最大限度的發展,切實增強殘疾兒童青少年家庭福祉,努力使殘疾兒童青少年成長為國家有用之才。2022年6月10日,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教育廳等七部門印發的《廣東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進一步對高質量的特殊教育體系、融合教育發展、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等提出要求。
根據國家、省文件要求,為切實保障我市殘疾人受教育權利,促進我市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結合我市近幾年特殊教育工作發展情況,市教育局會同市發展和改革局、市民政局 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殘聯等七部門研究制定了《特教提升計劃》,進一步推進我市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特教提升計劃》實施總體目標有哪些?
到2025年,高質量的特殊教育體系初步建立。
普及程度顯著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7%,持證殘疾幼兒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90%以上,高中教育階段殘疾學生入學機會明顯增加。
教育質量全面提升。課程教材體系進一步完善,教育模式更加多樣,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特殊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基本建立。全面推進融合教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醫療康復、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進一步融合。
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專業水平進一步提升,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積極推動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
三、《特教提升計劃》主要內容有哪些?
《特教提升計劃》提出三大方向、十二項具體工作來實施計劃。
一是健全特殊教育體系。主要工作為:持續提升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大力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逐步擴展特殊教育服務對象。
二是推進融合教育發展。主要工作為:加強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雙向融合;推動職業教育與特殊教育相互融通;促進醫療康復、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融合。
三是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主要工作為: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力度;保障特殊教育學位供給;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優化特殊教育師資隊伍;提升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質量;開展特殊教育質量監測與評價。
四、《特教提升計劃》有哪些特色亮點?
在提高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普及水平上持續用力,做到讓更多殘疾學生“有學上”。《特教提升計劃》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特殊教育規律,以“到2025年,高質量的特殊教育體系初步建立;普及程度顯著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為目標,一是堅持“全覆蓋、零拒絕”原則,鞏固完善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送教上門為補充的安置模式,確保“應入盡入”,適宜安排每一名殘疾兒童。修訂完善《惠州市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評估及轉介安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健全學校隨班就讀工作長效機制,建立送教上門動態評估機制,確保2025年我市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7%。二是大力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我市將重點支持惠州市特殊學校增設學前部或附設幼兒園,開展“隨班就讀示范園行動”,大力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特殊教育,重點支持惠州市特殊學校增設職教部。三是逐步擴展特殊教育服務對象。將學習障礙、情緒與行為障礙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納入特殊教育服務范圍,參照隨班就讀學生標準提供各類支持資源,通過巡回指導等形式提供融合教育支持,支持市、縣(區)特殊教育學校試點增設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班、多重障礙班,重點支持惠州市特殊學校增設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班、多重障礙班,開展多重障礙教育,加強孤獨癥兒童教育研究。
在推進融合教育發展上不斷發力,做到讓殘疾學生“有適合的學上”。《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全面推進融合教育是我國特殊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發展目標,目前,我市融合教育發展面臨的最為關鍵一環就是加快建構融合教育發展機制。為此《特教提升計劃》提出了我市相應的工作舉措。一是鼓勵和支持特殊教育學校與普通學校、幼兒園開展集團化辦學,創設惠州市特殊教育學校集團化辦學模式,組建惠州市融合教育發展聯盟,依托隨班就讀示范學校建設融合教育資源中心,鼓勵各縣(區)建立隨班就讀示范校,根據工作實際在普通中小學學校設立特教班,惠州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每年開展一次全市“融合教育研討”活動。二是推動職業教育與特殊教育相互融通。支持有條件的特殊教育學校和職業學校合理設置適合殘疾學生學習特點和市場需求的專業。三是促進醫療康復、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融合。建立政府主導下的教育、衛生健康、民政、殘聯等多部門聯動機制,建立跨部門共享的殘疾兒童少年信息平臺,落實“輔助器具進校園工程”,開展7—17歲殘疾兒童少年“送康服務”,建立全市融合教育信息平臺。
在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上形成合力,做到讓殘疾學生“上好學”。“十三五”期間我市特殊教育辦學條件得到有效改善,“十四五”期間,需要進一步加大資金、師資、學位供給、辦學條件、教學質量等對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力度。把特殊教育納入發展規劃,加大特殊教育經費投入力度;縣(區)落實主體責任,支持新建、改建和擴建特殊教育學校,確保全面達到標準化建設要求;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并向學前和高中階段兩頭延伸;進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工資待遇,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關于特殊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傾斜政策。二是保障特殊教育學位供給。支持有條件的縣(區)建設從幼兒園到高中全學段銜接的15年特殊教育學校;支持大亞灣區、仲愷高新區建設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鼓勵支持20萬人口以上的縣(區)建有1所專門的殘疾兒童學前教育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可以開展特殊教育辦學。三是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健全市、縣、校三級特殊教育資源(指導)中心體系;招收殘疾學生5人以上的普通學校全面建成資源教室,足額配備專職資源教師;持續推進特殊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普通學校“無障礙校園”建設。四是優化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立專職資源教師縣域內統籌調配機制;搭建特殊教育教師交流與展示平臺,開展優秀特殊教育教師、融合教育教師教育教學事跡表彰活動;組織開展分級分類培訓,建設形成市、縣(區)、校三級特殊教育骨干教師梯隊。五是提升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質量。推進特殊教育學校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市教研機構配備1名以上專職特殊教育教研員,縣級教研機構配備1名以上專職特殊教育教研員,建立健全特約教研員制度;開展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教師技能系列比賽,開展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教學研討活動。
五、《特教提升計劃》如何實施?
為確保“十四五”時期特殊教育工作目標任務順利實現,《特殊教育提升計劃》還明確了相關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特殊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落實各級政府責任,高度重視特殊教育提升發展工作。把特殊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
二是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多方協調聯動的特殊教育推進機制,明確教育、發改、民政、財政、人社、衛健、殘聯等部門的職責,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強化督導評估。強化特殊教育常態化督導與評估,把特殊教育發展作為必檢內容,納入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督導評估和市縣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中。
四是廣泛宣傳引導。動員社會各界,加強特殊教育宣傳。大力宣傳普及特殊教育知識和方法,為普通學校和家長提供科學指導和專業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