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惠州前5個月經濟運行成績單“放榜”:全市經濟保持平穩向好發展態勢。值得關注的是,在“五一”假期、“618”年中促銷節提前、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綜合作用下,消費市場“熱力值”持續攀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03.86億元,同比增長4.1%,增速居全省第二。
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長27.0%
歐洲杯正激情上演,在偉樂科技的專業視頻處理“車間”,賽場海量超高清視頻內容在4K超高清解碼和Afiniti高端模塊化編解碼平臺技術下進行實時傳輸和處理,給觀眾帶來更具沉浸感的視聽盛宴。
今年前5月,在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家居行業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以及歐洲杯等大型國際賽事舉行等多因素影響下,汽車、電子電器消費持續提升,帶動電子信息產業回暖。作為制造業重鎮,我市工業經濟也實現較快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1~5月,規上工業增加值965.33億元,同比增長10.3%。“2+1”產業中,電子行業增長13.3%;石化能源新材料行業增長27.0%,其中石化產業增長36.6%、能源產業增長16.6%、新材料制造業增長6.7%;生命健康制造業下降2.2%。
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產業平臺“硬支撐”。目前,惠州在全市7個千億級園區創新探索建立“紅黃綠燈”亮牌機制,出臺園區及主平臺建設評價細則,以畝均投資、畝均產值、畝均稅收、基礎設施投入等指標評價園區建設進展,不斷提升園區發展能級和競爭力、服務力。
在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德賽矽鐠一期項目歷經短短18個月建設就于今年4月竣工投產,德賽矽鐠國內業務事業部副總裁張偉表示,今年項目產值有望實現30億元,全部建成達產后年產值約50億元,成為中韓(惠州)產業園競爭力和服務力的“見證者”和“代言人”。據介紹,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今年投產企業將達150家以上。
在投資方面,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1~5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5.2%。分行業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37.1%,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13.9%,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0.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下降0.8%。
限上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增長39.1%
今年1~5月,我市市場消費實現平穩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3.86億元,同比增長4.1%,增幅居全省第二。記者留意到,節日經濟、賽事經濟對消費形成明顯的拉動作用,從惠州首屆馬拉松比賽到“五一”假期,疊加大灣區“大號地鐵”貫通帶來的出行便利性提升,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
廣東城際數據顯示,大灣區“大號地鐵”貫通后,廣佛肇莞惠五城市民出行熱情高漲,僅莞惠城際日均客流增長超200%。統計數據顯示,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4.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4.6%。按消費形態分,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增長3.5%,餐飲收入增長8.7%。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掃地機、手機等家用電器新品頻出,“618”年中促銷節提前到5月啟動,加上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影響,我市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較快,限額以上通信器材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分別增長28.6%、39.1%,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增長16.9%。
外貿方面,今年1~5月,我市進出口1538.74億元,同比增長29.6%,實現快速增長。其中,外貿出口849.19億元,增長8.9%;進口689.55億元,增長69.1%。金融則實現了穩健運行,5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9634.66億元,增長3.0%;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0977.53億元,增長7.2%。
此外,居民消費價格總體平穩。1~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1%,其中,消費品價格下降0.7%。從構成CPI的八大類來看,呈“五漲三降”態勢,其中,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6%,衣著類上漲0.1%,居住類上漲0.7%,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1.1%,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4.3%,交通和通信類下降2.0%,食品煙酒類下降1.1%,醫療保健類下降0.2%。
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惠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