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6.8億元,增長8%,增幅分別高于全國(6.7%)和全省(7.4%)1.3和0.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5位、珠三角第3位。這是記者從昨日召開的市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上獲悉的。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8.6%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基本良好。”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徐毅在會上作 《關于惠州市2016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時說,從上半年計劃指標完成情況看,市十一屆人大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有統計數據的9項。其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鎮登記失業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5項指標完成或超額完成預期目標。
市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主任游水生說,上半年,我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4:53.1:41.5,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41.5%,比去年同期提升1.6個百分點。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42.9%,比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財稅結構不斷優化,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63.2%,比去年同期上升2.1個百分點。
同時,民生質量持續改善。全市民生類支出完成151.4億元,增長11.2%,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68.6%。市十件69項民生實事順利推進。
加強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
徐毅提出,下半年我市將著力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常態化開展“企業服務月”活動,以優質、高效的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著力加大投資建設力度,引進科技含量高、投資強度高、產業關聯度高的大項目、好項目;著力擴大內外市場需求,積極擴大消費需求,適當加大房地產開發投資力度,做好房地產市場監管工作,積極做好對外招商引資,努力擴大外商直接投資規模,著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30家以上企業開展機器人應用。
游水生建議,加強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運用“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結合帶動新一輪制造業發展,夯實我市發展基礎。同時,統籌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衛生計生事業,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加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力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幸福感。
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郭 敏陳瑞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