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R&D投入占GDP比重從2010年的1.11%上升到2015年的2.4%,R&D投入年均增長超過30%,增幅居珠三角第一位
■創新實施科技創新券后補助制度,支持企業向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購買技術服務以及開展產學研合作等活動
■力爭今年、明年全市R&D占GDP比重分別達2.6%、2.7%,2020年全市R&D占GDP比重達2.9%
創新需要資金,科研需要投入。一直以來,R&D(全社會研究與開發)投入占GDP的比重被視為衡量地區科研水平最有效的標尺。據市科技局統計,我市R&D投入占GDP比重從2010年的1.11%上升到2015年的2.4%,科研經費投入年均增長超過30%,增幅居珠三角第一位。
“我市R&D投入占GDP比重與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依然有差距,還需努力。”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分析說,我市不斷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出臺科技創新券后補助政策,建立多元化科技融資渠道,為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提供金融支持,帶動了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
成績
創新實施科技創新券后補助制度
市科技局統計數據顯示,我市近年來科技支出占比不斷提升,地方財政科研經費投入由2010年的3.57億元上升至2015年的22.7億元,帶動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逐年遞增,全市R&D投入占GDP比重從2010年的1.11%上升到2015年的2.4%,R&D投入年均增長超過30%,增幅居珠三角第一位,5年來翻了一番多。
為鼓勵社會各界加大科研投入,我市還創新實施科技創新券后補助制度。何謂科技創新券后補助?該負責人說,科技創新券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一款“創新貨幣”,其實質是政府將財政科技資金,采用發放科技創新券的后補助方式,引導和鼓勵中小微企業創新,支持企業向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購買技術服務以及開展產學研合作等活動。“這就是一種‘承兌匯票’,企業在申領科技創新券后必須與科技服務機構簽訂合作協議,購買科技服務或設備。在企業與科技服務機構雙方完成約定事項后,服務機構才能憑券到財政部門兌現。”該負責人說。
去年5月,仲愷高新區在全市試水科技創新券后補助制度,當年全區投入200萬元,規定同一申請單位每次發放創新券的總額最高為10萬元,同一年度發放總額最高為20萬元。
為鼓勵各縣(區)加大科研投入,我市去年出臺的 《關于科技創新券后補助試行方案》提出,市級財政根據本項目經費總額,按照以下標準對各縣(區)給予補助:對區按照當地實際發放額度的33%給予補助;對縣按照當地實際發放額度的50%給予補助,一年補助一次。
目標
力爭明年R&D占GDP比重達2.7%
該負責人介紹,我市還建立了多元化科技融資渠道,創立了一批由政府、知名創投機構和民間資本共同參與的創投企業,設立 “紅土”、“愷創”、“愷萌”等9家創投基金,引進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成立首家科技銀行,建立市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接下來,我市將圍繞加強創新體系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一戰略目標,想方設法加大創新資源投入,著力加強國內外科技合作,著力引導民間資金投向創新領域,著力加大財政科技投入,促進產業鏈、技術鏈、資金鏈協同聯動。”該負責人說。
根據日前公布的《惠州市創新驅動發展工作考核指標體系及目標(征求意見稿)》,我市擬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力爭今年、明年全市R&D占GDP比重分別達2.6%、2.7%,2020年全市R&D占GDP比重達2.9%。記者游璇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