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惠州G D P為613 .8億元,增長10%。惠州所轄7個縣區中,有3個區一季度的G D P超過100億元,分別是仲愷(122 .1億元)、大亞灣(118 .9億元)和惠城(110 .29億元)。以上為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惠州市一季度宏觀經濟運行及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分析會上獲悉。
去年一季度,7個縣區中,總量超過100億元的僅有大亞灣區和仲愷區,分別是大亞灣(117 .2億元)、仲愷區(106 .5億元);而今年一季度,惠城區有所突破,G D P從99 .56億元增加到了110 .29億元。
此外,今年一季度,仲愷高新區的G D P總量及增速(13 .7%),以及財政收入增幅(32 .3%)三項經濟指標均居全市首位,該區自去年上半年度以來,在惠州經濟中繼續扮演“領跑者”。
4縣區G D P增速超全市平均水平
統計數據顯示,7個縣區中,G D P總量最大的仲愷增速也最快,達到13.7%,其余增速超過10%的縣區為惠東(13.1%)、龍門(13%)、博羅(11.6%)。此外,惠陽G D P增速為9.5%,惠城為9%,大亞灣為6.2%。
雖然大亞灣G D P增速居末位,不過比市里下達的奮斗目標(增長4.5%)高1.7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大亞灣區的大項目平穩運營,如1-3月份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中海煉油、中海殼牌兩家企業1-3月份實現工業總產值合計260億元,增長1%。”大亞灣區在會上提供的有關書面匯報指出。
縱觀一季度,惠州經濟運行基本正常,G D P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來之不易,但形勢不容樂觀。縣區的主要經濟指標的增幅情況也充分體現這點。比如惠城G D P低于預期目標1 .5個百分點,惠東G D P增長達到13.1%,但依舊低于預期目標0 .9個百分點。
固定投資龍門增速最快
統計數據顯示,除惠城區外,其余6個縣區的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和固投增幅均超過20%。
其中,仲愷的財政收入增幅達到32.3%,增速位居全市首位,該區的財政收入為3.5億元。該區相關負責人稱,一季度財稅收入快速增長,為高新區發展注入新活力。此外,惠陽、惠東、博羅、龍門和大亞灣的財政收入增速分別為28.1%、28.2%、25.8%、26.2%和24.5%。惠城區提供的為“區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數據,增速為21.1%。
而在固定投資方面,龍門的增速最快,達到42.5%,特別是該縣工業投資增幅達到72%,呈現了快速崛起的良好態勢。龍門縣稱,今年以來,全縣房地產投資有所放緩,但通過加快工業投資推進力度,工業投資成為拉動全縣固投的主動力。龍門固投為26.96億元。
其余6個縣區除了惠城區外,固投增幅均超過20%。惠城固投增速僅為6 .5%。據悉,一季度惠城新開工及在建工業項目只有9宗,且部分項目規模偏小,增長后勁不強。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多個縣區表示,將在重點項目建設、招商選資、服務企業等方面發力。
餐飲住宿業呈下滑趨勢
受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網絡消費發展迅猛等因素影響,一季度全市批發、住宿、餐飲業零售額增長乏力,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別回落4.6、12.8、3.7個百分點。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的部分商貿大型企業亦出現低迷增長或負增長。
多個縣區也反映餐飲住宿業下滑。惠城區稱,受大環境影響,住宿餐飲業出現比去年更大降幅,尤其是高端住宿餐飲企業營業額下降明顯,規上餐飲業下降9.9%,規上住宿業下降16.2%。
惠東縣稱,受國內政策影響,餐飲業負增長造成一定的消費萎縮,同時網購規模擴大也分流了相當一部分消費。博羅縣稱,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僅為8.8%,比去年同期低2.9個百分點。
房地產銷售冷熱不均
房地產銷售方面,去年一季度銷售大幅增長的大亞灣樓市,今年一季度則出現回落,增速大幅放緩。
統計數據顯示,大亞灣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56萬平方米,增長7.9%,與2013年第一季度312.6%的增幅相比,回落304.7個百分點。對此,大亞灣區解釋稱,一方面是由于去年一季度該區多個樓盤密集銷售,使今年的對比基數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則是受樓市調控的影響,深圳二套房購房者需求的回落,導致交易面積呈現回落。此外,受國家政策的影響,一季度,惠城區商品房銷售面積50 .6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6%,低于去年底20 .4個百分點;不過,縣域樓市表現相對活躍。一季度,惠東商品房銷售面積26萬平方米,增長44.5%。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6.6億元,增長30 .4%;博羅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同比大幅增長48.9%和45.8%。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惠東、博羅等縣域樓市銷售的大幅上漲,跟旅游地產的活躍相關。記者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