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省考察調研。在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習近平察看紅樹林長勢和周邊生態環境,強調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國寶”紅樹林。20多年來,惠州一直高度重視紅樹林保護,著力打造萬畝紅樹林示范基地。為宣傳保護惠州紅樹林,從今天開始推出系列報道,第五篇:可持續發展。
紅樹林這一寶貴的“海上森林”是生態的防浪堤壩、綠色的海岸衛士,在守護沿海城市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創造碳匯價值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在全球紅樹林呈現遞減的大趨勢下,我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成為世界上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少數國家之一,占國土小小面積的紅樹林,承載著“國之大者”的重任。習近平總書記重視紅樹林,不僅僅是守護濕地,更是守護未來,謀劃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市一直致力于探索惠民生的紅樹林保護與當地經濟發展并駕齊驅的路徑。2008年9月,在我市大亞灣經濟開發區的中心區,淡澳河沿河兩側,建設以河口人工營造的400畝紅樹林核心景觀,打造集紅樹林濕地生態保護、科普教育、休閑游覽為主要功能的公園,公園及周邊有各種鳥類在紅樹林間棲息、覓食,同時吸引來大量觀鳥者競相拍照,成為港灣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我市推動紅樹林高質量科普宣教基地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早在“十三五”期間,惠東縣通過《考洲洋水產增養殖規劃(2014—2025)》,劃分紅樹林保護和恢復與生態旅游、海水養殖等開發利用空間,緩解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和民生問題間的矛盾。生態整治后,考洲洋水體水質提升、生態環境向好,當地養殖的赤岸蠔味道更加鮮美,產品市場價格提升反哺當地漁業、海產養殖業。在我市開展綠美廣東、綠美惠州生態建設中,將通過考洲洋萬畝紅樹林生態示范區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紅樹林+生態養殖+文旅”模式,積極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惠民效益,讓紅樹林變成帶動周邊區域社會經濟的綠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