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省考察調研。在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習近平察看紅樹林長勢和周邊生態環境,強調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國寶”紅樹林。20多年來,惠州一直高度重視紅樹林保護,著力打造萬畝紅樹林示范基地。為宣傳保護惠州紅樹林,從今天開始推出系列報道,第三篇:自然保護地建設。
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以前,惠州市沿海紅樹林集中連片,分布在惠東和大亞灣。由于20世紀70年代圍海造田、80年代圍塘養殖、90年代城鎮發展建設,尤其是水產養殖的快速發展,導致原始紅樹林受到嚴重破壞,除考洲洋內鹽洲島北部保留小部分原生態紅樹林,其他地區紅樹林基本呈星散狀分布,難以實現紅樹林濕地生態效益。
1998年,惠州晚報以《最后的紅樹林》為題報道了大亞灣紅樹林的破壞情況,呼吁保護紅樹林,引起群眾的強烈反響及市政府、市人大的關切。責成當地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制止破壞紅樹林行為,并由市人大領導帶隊,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到惠東、大亞灣視察紅樹林保護情況;林業部門采取人工種植紅樹林的方法進行造林試驗,并在惠東取得成功,為今后我市營造紅樹林積累經驗。
2000年,惠州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關于保護紅樹林的議案》,通過搶救性建立惠東紅樹林市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紅樹林資源,開啟了我市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以科學、規范保護紅樹林濕地的新模式。經過20多年的建設,保護區原生紅樹林已成為鷺鳥天堂,人工種植的紅樹林已成林,破壞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取得較好的生態效益。
2016-2018年我市開展“考洲洋—栗公州至赤岸區海岸帶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等項目,在考洲洋西北海岸帶人工種植紅樹林近3000畝,惠東縣林業局在項目基礎上規劃建立以紅樹林及濕地生態系統為保護對象的惠州好招樓市級濕地公園,已經市政府批復同意,現正開展濕地公園建設。該市級濕地公園建設有利于我市紅樹林的保護與恢復,為我市留下可持續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