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6日至2023年10月6日,我局在惠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公布了《<惠州市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2022-2031年)>公示》,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期間共收到5條意見建議。我局高度重視,對有關意見認真研究,現依法將公開征求意見的采納情況公開,具體內容及采納情況詳見附件。
特此公告。
附件: 公眾反饋意見采納情況匯總表
惠州市林業局
2023年10月12日
附件
公眾反饋意見采納情況匯總表
來信人 | 反饋意見 | 采納情況 |
郵件發信人:yzf163 | 前日看到貴局的發布的《惠州市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2022-2031年)(征求意見稿》,覺得很好,”三屏兩帶一灣“把惠州整體生態區勾勒的全面生動,自然保護地與人類主要活動區域區分明顯,把惠州生態安全規劃構想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既區別又有機統一起來了。三屏有四核“南昆山生態核心”,是九連山一屏中的主要一核,在九連山一屏上作為毗鄰的廣州建立了多個生態保護區或名勝區,比如南昆山一部分的石門,還有五指山、陳和垌省級自然保護區等等。廣州的陳和垌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兩市界山三角山其中一個支脈,旁邊的龍門也可以作出相互依存的生態保護區回應建立三角山自然保護區,與陳和垌自然保護區聯成一個整體,把整個三角山作為一個跨市的自然保護區。根據社交平臺或公眾號了解,三角山已成為廣州、東莞人民徒步、自駕游的重要選擇地之一,黃三線(黃茶園-三角山)徒步線路更是被喻為廣州徒步的畢業線,意為沒有走過黃三線就不算是徒步合格畢業。建議把龍門的三角山增列入四核,三角山生態核與陳和垌省級自然保持區成為一整體,隸屬于九連山一屏。 | 采納該建議。經核對與研究,反饋意見中黃三線路線位于惠州龍門與廣州交界處,路線經過的惠州市區域已建立有惠州桂峰山省級森林公園、惠州龍門合子縣級自然保護區、惠州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廣東南昆山國家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實現了區域生態系統的良好保護,有效發揮了生態功能和生態效益,本次規劃已將上述自然保護地納入南昆山生態核,進一步突出了該區域生態功能的重要性,是北部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將該路線規劃為南昆山生態核自然保護地間的生態廊道,在文本中增加相關表述予以體現。 |
郵件發信人:yzf163 | 前日看到貴局的發布的《惠州市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2022-2031年)(征求意見稿》,覺得很好,”三屏兩帶一灣“把惠州整體生態區勾勒的全面生動,自然保護地與人類主要活動區域區分明顯,把惠州生態安全規劃構想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既區別又有機統一起來了。三屏有四核“南昆山生態核心”,是九連山一屏中的主要一核,在九連山一屏上作為毗鄰的廣州建立了多個生態保護區或名勝區,比如南昆山一部分的石門,還有五指山、陳和垌省級自然保護區等等。廣州的陳和垌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兩市界山三角山其中一個支脈,旁邊的龍門也可以作出相互依存的生態保護區回應建立三角山自然保護區,與陳和垌自然保護區聯成一個整體,把整個三角山作為一個跨市的自然保護區。從資料得知僅陳和洞就有植物1310種,發現各種1.2級保護植物和頻危珍稀植物二三十種;脊椎野生動物二三百種,省、國家或國際保護動物共50多種,三有動物不計其數。動植物種較多,植物種群分布層次特色分明,總體呈縱向分層橫向分片的狀態。根據社交平臺或公眾號了解,三角山已成為廣州、東莞人民徒步、自駕游的重要選擇地之一,黃三線(黃茶園-三角山)徒步線路更是被喻為廣州徒步的畢業線,意為沒有走過黃三線就不算是徒步合格畢業。建議把龍門片的黃茶園——三角山增列入四核,三角山生態核與陳和垌省級自然保持區成為一整體,隸屬于九連山。 | 采納該建議。同上。 |
郵件發信人:陸先生 | 1、期盼貴局解釋為何中洞市級森林公園面積從2022年6月公示的1872.10公頃削減至本次《自然保護地規劃》的1291.41公頃。如非因國家或省級重大項目建設而整合優化,貴局應當堅守監督管理自然保護地的職責,不予批準。確因國家或省級重大項目建設而整合優化的,應給出調整具體理由及依據,予以充分論證,其他自然保護地的整合優化調整也應參照上述建議執行; 2、建議惠州中洞市級森林公園建議參照《廣東省自然保護區建立和調整管理規定》規定,5年內不作再次調整。維持2022年6月貴局公示的1872.10公頃; 3、建議貴局商請生態環境部門,將自然保護地所在區域納入“三線一單”的優先保護單元中。 | 1、采納第1點建議。2019年根據國家和省的統一部署,按照自然資源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做好自然保護區范圍及功能分區優化調整前期有關工作的函》(自然資函〔2022〕71號)等文件的相關規則,開展全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整合優化成果數據由市逐級上報省、國家,經多次審核論證后,由國家林業草原局封庫。根據廣東省委 省政府印發《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實施意見》(粵辦發〔2020〕42號)》,本次《自然保護地規劃》(下簡稱《規劃》)是在銜接整合優化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開展,其采用數據與封庫的數據是一致。惠州惠東中洞市級森林公園(下簡稱“公園”)1387.94公頃,源于2019年底全市自然保護地摸底調查數據(即整合優化前數據)。《規劃》中公園面積1291.41公頃,源于封庫成果數據。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時,根據有關規則,將基本農田、村莊、工集體商品林、設施用地等地塊調出公園范圍。目前成果數據封庫但尚未正式批復,《規劃》前言特別說明“最終以國家和省批復的數據為準”。 2、未采納第2點建議。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是自然保護地中的兩種類型,有著不同的管理要求。惠州中洞市級森林公園因省重點項目建設進行經營范圍調整,符合廣東省林業部門關于開展全省森林公園規范化清理工作的通知(粵林函〔2018〕591號)等文件中項目使用森林公園林地要求。 3、未采納第3點建議。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堅持‘多規合一’,不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之外另設其他空間規劃”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 “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粵府〔2020〕71號)“全省生態保護紅線暫采用2020年9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報送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的版本;一般生態空間后續與發布的生態保護紅線進行銜接”的相關要求,《規劃》銜接了《惠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惠州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惠府〔2021〕23號)和自然資源部門“三區三線”成果。《規劃》征求了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