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說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有‘三蘇’,這就是一個重要例證。”
——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四川省眉山市中心城區三蘇祠時的重要講話
“海山蔥昽氣佳哉,二江合處朱樓開。”“登臨覽觀之樂,山川風物之美。”東江之畔,嶺東名郡惠州,東坡寓居地;峨眉之陰,“千載詩書城”眉山,東坡出生地。因北宋文豪蘇東坡,這兩座歷史文化名城千里相連,千年回響。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四川考察,6月8日走進眉山市中心城區的三蘇祠,了解三蘇生平、主要文學成就和家訓家風,以及三蘇祠歷史沿革、東坡文化研究傳承等。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們要敬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6月13日至21日,由惠州市委宣傳部、眉山市委宣傳部指導,惠州日報社、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眉山日報社、眉山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聯合主辦的“東坡傳風雅 雙城一線牽”——惠州&眉山千里“跨屏秀”活動舉行,從歷史榮光到現實美景,兩座城市首度千里同屏、千里嬋娟。蘇東坡帶給惠州、眉山的文化自信以及精神文化遺產,正在激勵著兩城踔厲奮發、共贏未來。
今日之惠州,正朝著奮力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的目標鏗鏘前行。
立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第四極”,在國家戰略加持之下,眉山奮力建設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新興城市。
東坡寓惠文化潤澤千年
為民情懷兼濟百姓
5000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制史、1400多年建城史和1000多年得名史,這是惠州厚重的歷史家底,為嶺南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蘇東坡的降臨,影響了這座城的命運。
北宋紹圣元年(公元1094年),年近花甲的蘇東坡因宦海黨爭貶謫惠州,任無簽署公事權力的“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
惠州距離他年少時離開的故鄉眉州(現稱“眉山”)有千里之遠。伴隨他南下的家人,只有幼子蘇過和侍妾王朝云。蘇東坡和家眷一行于當年十月二日抵達惠州城。
一開始,蘇東坡住在惠州府城合江樓,后遷到橋東嘉祐寺,最后在白鶴峰買地數畝、作屋二十間,“規作終老計”。
作為貶官,寓惠的蘇東坡不能行使官權,但他利用關系和影響力,為群眾做好事,為百姓謀福利。蘇東坡還助力減輕賦稅、廣泛施藥、救死扶傷、推廣水力碓磨及“秧馬”等先進耕作技術,贏得惠州百姓的愛慕和擁戴。
現代作家林語堂曾在《蘇東坡傳》中評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可謂中肯。
“天下不敢小惠州”
真正讓蘇東坡自鳴得意并最終贏得惠州人永久懷念的,是修堤治湖、倡筑西新橋、東新橋等善舉。
蘇東坡一生游歷西湖無數,“東坡到處有西湖”。“山水秀邃”的惠州西湖讓蘇東坡傾倒著迷,吟詠不輟。蘇東坡稱豐湖為西湖,將豐湖月夜的美景媲美杭州西湖,“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縱筆繪寫這泓湖水,從一更寫到五更。
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和不朽詩篇,以及他和王朝云哀婉凄美的愛情故事,為惠州西湖山水添注了詩情繚繞的人文氣韻,引起海內外對惠州的廣泛關注,使得惠州西湖的名氣并肩杭州西湖。
蘇東坡不僅是惠州西湖的文化推廣者,還是整理湖山的實踐者。蘇東坡看見人們往來惠州府城、歸善縣城不便,出入西湖亦多有阻隔,于是倡議修筑蘇堤、西新橋和東新橋。這是惠州城建史的盛大工程。
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命途多舛的蘇東坡再貶海南島儋州。“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惠州成為蘇東坡魂牽夢繞之地。
作為一個具有驚人創作力的文豪,寓惠期間的蘇東坡,思想走向成熟,文學創作獲得豐收,“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更是成為千古傳誦的佳作。
東坡寓惠比肩唐代韓愈刺潮,促進嶺南文化發展。清代詩人江逢辰贊嘆,“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誠如斯言。
“遠者來、近者悅”
“奮厲有當世志。”受東坡寓惠文化影響,歷代惠州人勵精圖治、奮楫爭先。
蘇東坡一生秉持家國情懷和民本情結,寓惠期間的惠民之舉垂范今世。
多年來,惠州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得“惠民之州”成為享譽全國的城市品牌。今天,惠州提出持續擦亮“惠民之州”品牌,促進共同富裕,讓蘇東坡民本情懷的價值得到升華。
蘇東坡平生功業中的閃亮點——“兩橋一堤”所承載的城建思想也在惠州得到生動演繹。惠州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如大手筆規劃啟動“豐”字交通體系建設、加速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生活圈”等,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來,惠州緊緊圍繞廣東省委“1+1+9”工作部署,搶抓“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2+1”現代產業集群蓬勃發展,GDP從3000多億元增至近5000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跨入全國“萬億工業大市”方陣。
往事越千年,蘇東坡的如椽巨筆和人格魅力至今讓惠州人懷念。一個“遠者來、近者悅”的惠州,正在煥發嶺東名郡時尚魅力,成為宜居、宜游、宜業、宜創的活力之城。
東坡故里文化輝耀古今
坤維上腴,岷峨奧區
一提起眉山,人們就會想到蘇東坡,想到“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文化傳奇。眉山孕育了蘇東坡,給他成長的沃土;眉山也因蘇東坡而聞名天下,東坡文化滋潤著這片大地。
眉山,擁有2300年州郡建制史,古人以“坤維上腴,岷峨奧區”稱贊眉山,意為“天地間最肥沃的土地,岷江與峨眉間最神奇的地方。”
眉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是“天府之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岷江、青衣江穿流而過,為眉山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也留下了寬闊肥沃的河谷平原。
唐朝時,眉山成為川西南的糧倉和蠶鄉,也是川西南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
仲夏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再赴四川視察,首站正是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以永豐片區為核心區域的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是首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之一。
在眉山,永豐不是個例。眉山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泡菜、柑橘、葡萄等特色產業,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泡菜、平面竹編、晚熟柑橘生產基地和四川省最大的枇杷、水產種苗、設施葡萄、奶產品、蜂產品、藤椒油生產基地。
目前,眉山擁有19個國家級農副產品基地、13個中國特色農副產品之鄉、24個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
千載詩書城,無處不東坡
眉州文化鼎盛,不斷出才子文人,尤其是“三蘇父子”這樣的賢才。宋仁宗忍不住感嘆——“天下好學之士多在眉州”。
東坡文化的流風余韻,千百年來滋潤著這片土地。
眉山人也以一城銘記東坡。嘉祐橋、喜雨橋、徐州橋、明月橋……眉山城區東坡島上,蘇東坡典領八州、縱橫北宋疆域時留下的史實和詩詞文賦,融入了10座橋名及文化創意。三蘇祠古祠風韻、文脈悠長,展陳著蘇洵、蘇軾、蘇轍的生平、著作和上萬件文物和文獻資料。
來到眉山,似乎空氣中都彌漫著蘇東坡的氣息。從公園到街道、學校、商鋪、住宅小區,以“東坡”命名的數不勝數,對東坡的懷念與對東坡文化的傳承,融入城市生活。
東坡湖畔遠景樓,灰瓦、白檐、褐柱渾然天成,夜幕下,塔樓彩燈齊亮,晶瑩剔透又神秘旖旎。與遠景樓遙望、東坡湖水環繞的,是網紅打卡地——東坡島。島上3000畝的東坡城市濕地公園是“城市會客廳”;音樂噴泉將眉山的人文、歷史、藝術融入氣勢恢宏的音樂水舞之中。
千年前,蘇東坡用詩詞佳作讓世人對眉州心生向往。千年后,眉山120余處景區景點、33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引八方游客駐足,被評為亞太地區(二三線城市)首選旅游目的地、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城。
眉山不僅僅有美景,更有讓人難忘的“東坡味道”。眉山作為“中國川廚之鄉”“中國東坡美食文化名城”,曾被中央電視臺紀錄片《一城一味》評為中國七大美食城之一。
機遇疊加,奮力爭先
作為四川最年輕的城市,建區設市之初,眉山城區只有“九街十八巷”,面積不到1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0萬人。20余年來,成都之南,一個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眉山正在崛起。
眉山,已融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與成都共享雙流、天府兩大國際機場。
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第四極”。眉山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雙城”“同城”戰略交匯,成為“圈中圈”“核中核”。
當前,眉山正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級新區四川天府新區建設、成都都市圈建設等戰略機遇,聚力制造強市、開放興市、品質立市,奮力建設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新興城市,著力打造具有核心優勢的高技術制造基地、成渝地區重要的高水平開放門戶、美麗繁榮和諧的高品質生活城市。
作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眉山立足“品質立市”,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眉山。
一座底蘊深厚、活力迸發、開放包容的魅力之城里,東坡精神正煥發出新的時代價值,化為每一個眉山人的自豪與認同。
惠州眉山千里姻緣坡仙牽。
網友“面朝大海”:
在惠州讀大學時就想惠州眉山啥時候來一次互動,沒想到今天實現了。
網友“文熠載道”:
奇妙的緣分,感謝東坡! 這次可以同時欣賞眉山和惠州,贊!
網友“周華”:
這樣的文化交流多么美好! 因東坡而相互學習欣賞!
網友“荒野的月光”:
(記者 侯縣軍 辛凱 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