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惠州頻頻“出圈”,全年拿下GDP增速全省第一的桂冠。以新能源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是推動惠州經濟實現強勢增長的重要一環。
今年,惠州再次“踩中風口”。日前,廣東省發布的《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以廣州、深圳、惠州、東莞為重點建設珠江口東岸儲能電池產業集聚區,以廣州、深圳、惠州、東莞、肇慶為重點建設儲能控制產品及系統集成、先進裝備制造集聚區。
如果不是在文件中被多處“點名”,許多人或許不會注意到,惠州這樣一座“低調”的城市,已悄然融入全球新能源的產業大變革中。
當前,國內諸多城市已投入到“新能源之都”的競逐浪潮。有經濟學家提出,電池作為提供動力的核心部件,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未來得新能源電池者得天下。
而新能源電池正是惠州競逐“新能源之都”的最大優勢。依托強大的制造業基礎,惠州在新能源電池領域已經搶跑多年。如今,這里已經聚集起億緯鋰能、比亞迪電池、欣旺達、德賽電池等一批龍頭企業,逐漸形成了頗具競爭力的新能源電池產業生態。
憑借近30年的電池產業發展積淀,目前惠州已成為國內產業鏈最完善、品類最齊全的產業集聚地。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消費類電池產量13.5億只,占全省產量20%以上;已建、在建、擬建的動力和儲能電池項目產能已合計超過60GW,全市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產值866.7億元,預計今年產值將超千億元。在新能源電池領域,惠州已經強勢挺進全國乃至全球的“第一方陣”。
新能源產業的“沃土”
在位于仲愷高新區的德賽電池生產基地內,絲印、燒錄、空載電壓測試、焊接、包膠紙……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全自動化車間內機器人忙碌不停,手機鋰電池在這里制作封裝,爾后銷往全球各地。
“大家手上的知名品牌手機中,或許就有一塊電池產自德賽?!被葜菔械沦愲姵赜邢薰径麻L曾劍云介紹,惠州德賽電池是國際、國內智能手機廠商的主力供應商,主要圍繞鋰電池產業鏈進行業務布局。
2012年以來,受益于中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高速發展,德賽電池產銷量高速增長,這也帶動了德賽電池業績的高歌猛進。去年生產近3億塊電池,約占全球中高端智能手機電池的三分之一,其銷售額10年時間翻了10倍。
在消費電子電池業務高速增長的同時,2016年,德賽電池開始孵化儲能電池項目。2019年,德賽儲能電池開始批量化生產,同年進入華為供應體系?!皬牧㈨椀脚炕a再到成為華為主力供應商,只用了半年時間。”曾劍云介紹。
近年來,德賽還在不斷加大在惠州的投資布局,在智能駕駛、儲能電芯及系統集成、SIP(System in a Package系統級封裝)項目上開辟新的增長賽道。比如在惠州仲愷高新區,投資建設SIP封裝產業研發、生產、銷售與建設項目,投資總額約為21億元。
除了德賽電池外,惠州還集聚了比亞迪、欣旺達、億緯鋰能等鋰電池龍頭,都是國內排名前十的新能源電池企業。
作為本土新能源電池產業龍頭企業,億緯鋰能是行業內少數同時掌握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核心技術的鋰電池制造商。成立于2001年的億緯鋰能,目前已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質量鋰電池平臺公司,其鋰原電池全球領先且連續7年穩居國內第一、消費電池持續引領、動力儲能電池位列全球前列。
在近日舉行的2023年財報年會上,寶馬提及,已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簽訂了超百億歐元的電芯合同。毫無疑問,打入寶馬供應鏈,就是對億緯產品的認可。
3月17日,億緯鋰能位于仲愷高新區的第三十、三十一工廠正式投產,投資總額逾31億元,主要生產動力電池,預計年產值超96億元。至此,加上去年及前年投產的第二十八、二十九工廠,億緯鋰能國際化新能源生態產業園初步建成。
產能擴張的背后,億緯鋰能的業績也迎來飛速增長。2022年,億緯鋰能營業總收入363.05億元,如果按照“倍增”目標,2023年,億緯鋰能營收將超過700億元,明年有望成為惠州首家突破千億的新能源電池企業。
正是因為這些龍頭企業深遠的戰略規劃,讓惠州在電池領域始終保持領跑水平,令其成為國內電池產業鏈最完善、品類最齊全的產業集聚地,崛起成為全國新能源電池產業的創新高地。
加快構建全產業生態鏈
經濟學家馬歇爾認為,在同種產業中同一地理位置集聚更多的同類企業就會產生更多的資源來促進企業的發展,這些資源包括勞動、資本、信息等生產要素。在這些資源投入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使企業更加高效而具有競爭能力。
新能源電池企業規模形成,惠州的重要任務正是推動產業形成高效的集聚效應。
事實上,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惠州新能源產業以新能源電池為主,已形成“電池制造設備—電池材料—電芯—電池系統集成—電池”相對完善的產業鏈。
從產業生態來看,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在全省乃至全國均具有較強的產業集聚效應,基本形成了從電解液、負極材料、電解液、電池隔膜、復合聚合物、電解質膜、電池芯、電池殼、儲能變流器、電源管理系統到新能源電池整體解決方案等較完善的產業鏈。
在這里,除了擁有一批電池龍頭企業外,還有電解液龍頭宙邦化工,負極龍頭貝特瑞,鋰電池精密結構件龍頭科達利,電池制造設備龍頭贏合科技、利元亨,電源管理系統龍頭藍微電子等一批細分領域企業。
一般來說,新能源電池企業會優先采購當地供應商。以德賽電池為例,該公司距離億緯鋰能非常近,億緯鋰能成為了德賽電池的戰略合作伙伴?!拔覀儍杉移髽I已經達成了合作,億緯鋰能會優先向我們供應電芯,這對保證我們的供應鏈穩定性非常重要?!痹鴦υ平榻B。
目前,德賽電池在惠州本地的供應商已多達500多家。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配套企業不斷集聚,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日漸完善。這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和生產成本,同時也保障了企業供應鏈的穩定。
隨著新能源市場的爆發性增長,龍頭企業紛紛在惠州加大科研投入,構筑技術研發優勢;“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則在高倍率電池、微型電池、固態電池等細分領域持續深耕,技術創新、實驗檢測能力不斷提高。
同時,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上,賽能電池、微電新能源、超聚電池等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脫穎而出,在細分領域身懷絕技,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局面。
為構建更加完善的新能源全產業鏈生態,3月17日,惠州35家新能源產業鏈企業成立了惠州新能源產業聯盟。
“惠州新能源產業聯盟的成立,意味著企業間技術交流和創新合作將更加緊密,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將更加高效。”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廖巍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這些企業將發揮集聚作用,帶動一批配套企業的引進,促進新能源電池產業鏈與供應鏈的精準對接。
新一輪產業革命多炸點、多維度,看重產業多樣性、互補性?;葜萑绻劳行履茉措姵禺a業優勢順勢而為,通過產業裂變、融合、承接、煥活,牢牢抓住存量產業優勢,向存量要增量,將形成“爆點帶動、行業閉環、生態互補”的產業發展新動態。
競逐“新能源之都”的底氣與潛力
新能源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目前,全國已有重慶、深圳、武漢、合肥、西安、常州、廣州、襄陽等城市向“新能源之都”的目標發起沖擊。
長期參與全球經濟分工的惠州企業,在每一次產業浪潮中,幾乎都能敏銳捕捉到產業風口,從而帶動城市換擋升級。這是惠州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石,也是惠州未來競逐“新能源之都”的基因優勢。
對于已經挺進新能源電池全國第一方陣的惠州而言,如今新能源浪潮來襲,如何利用好產業基礎,充分發揮城市自身優勢,無疑是一次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惠州發展新能源產業還有其特殊之處:相比于周邊城市,地域面積更大。比如,雖然與深圳、東莞一樣發展新能源產業,但惠州承接了深圳、東莞許多優質的新能源企業來此投資。
在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僅半小時車程之外,坐落著惠州比亞迪基地,其2021年總產值達363億元,涉及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和電子信息三大領域,是比亞迪集團的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之一??梢姡葜菖c大灣區其他城市,既協同共建,又能錯位發展。
新興產業發展的背后,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廖巍表示,對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接下來,在繼續做好精準招商、制定產業發展政策、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和鏈主企業的基礎上,惠州還將依托現有“3+7”工業園區探索規劃高標準儲能產業園,建成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集中度較高、具備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新型儲能特色產業園,進一步增強產業集群發展能級。
對于惠州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求是書院院長吳鋒表示,惠州在新型二次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產業鏈方面具有優勢,應進一步整合,促進政產學研的結合,努力打造國家級和省級技術融合平臺,實現新一代鋰電池及其關鍵材料全產業鏈的創新。
在新能源這條長期賽道上,缺乏整車廠商的惠州,也已經錨定了自己的發展方向。除了繼續擴大儲能電池電芯、模組及電池包生產制造環節優勢,還將積極發揮“鏈主”企業以商招商作用,力爭引進一批重點上游關鍵電池材料企業。同時,提前布局新型儲能電池產業。另外,還將充分利用大亞灣石化區、新材料產業園兩大專業化工園區的優勢,重點發展電池材料和電池回收利用產業。
一座城市的成敗,產業選擇和轉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聚焦新能源電池,惠州毫無疑問走上了一條正確的路。
聚焦新能源產業,對于惠州而言,不僅是產業的一次躍升,更是城市能級的提升。這一輪新能源產業革命,將帶著惠州走出大灣區,走向更大更國際化的平臺,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碓矗?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記者于長洹 王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