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和東江灣千億產業園建設之大勢,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及時調整規劃,優化空間格局,以“引領馬安中心片區產業轉型升級的先行啟動區”為定位,打造產業集聚發展的科技園區,納入惠城東江灣千億級產業園。通過產業強勢賦能,馬安中心區北部板塊將注入新活力,一幅高質量發展畫卷正在繪就。 01 在東江灣千億產業園建設藍圖之上,如何將紙上概念過渡到落地執行,為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近期出臺的“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規劃”或許給出了答案。 聚力“先行啟動區”建設,科技產業賦能區域發展。2021年12月8日,《惠州市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以下簡稱《規劃》)出臺,將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定位于引領馬安中心片區產業轉型升級的先行啟動區,打造產業集聚發展的科技園區,納入惠城東江灣千億級產業園。 闡明區域定位,《規劃》調整的背后有何考量?隨著金山湖島內建設日趨完善并向周邊拓展,其東部的馬安板塊依托金山新城規劃,成為主要外延區。如今的馬安,高樓林立,不斷吸引市民前來置業。但細究起惠州各老城區的發展歷程,任何缺乏產業支撐的區域,都會出現發展瓶頸。從通勤的角度來看,或是源于大量居民跨區就業帶來交通擁堵等因素,使得人口流入受阻。 區域定位迭代升級,構建發展動力引擎。其實,早前出臺的《惠州市馬安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便將馬安中心區定位為“以居住、商貿、物流為主,工業為輔的城市新區”。不單純以居住為主,而是以產業為牽引,資源高效配置,可持續性發展。此次《規劃》調整,正是結合區域發展現狀,以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為引擎,為馬安中心區“加足馬力”,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更深一層,或在于為其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放眼整個馬安,已先后引進利元亨、銀山科技、精力科技等科技前沿企業的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亦有作為“啟動區”的基礎。而《規劃》對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冠以“先行”二字,詞意簡單卻道盡區域擔當的重大責任。意味著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將肩負“當引領、做示范”的使命,為大區域發展探索道路。既是“先行啟動區”,那么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在整個區域的建設層次上,以及相關政策執行時,或有優先考慮。 創新元素集聚,產業鏈不斷延伸。梳理《規劃》內容可發現,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將打造產業集聚發展的科技園區。規劃區總用地面積約168.28公頃,北至惠福大道,西至新樂路、群樂路,南至惠州大道,東至新惠二路。《規劃》還將通過協調道路交通、土地使用、公共服務等各個方面建設為區域發展助力。在全新的發展定位之下,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或將成為科技研發與產業孵化的催化平臺。按照規劃,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將布局先進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智能科技產業,為整個區域的建設產生推動力。 科技創新“磁場效應” 高端產能陸續釋放 02 熱潮涌動,發展提質!在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利元亨、精力科技、銀山科技(一期)等先進制造產業項目已順利投產,為區域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強有力的支撐。 人工智能骨干企業入駐,相關產業蓄勢勃發。機器轟鳴,聲聲入耳,在發展利好刺激下,利元亨產業園二期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2010年落戶馬安鎮的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元亨”),是一家專注研發制造高端工業智能裝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惠城區首個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先進企業。公司總部位于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擁有由院士、博士、碩士等高層次人才組成的超3000人的研發隊伍,全球員工超6000人(信息來源:利元亨集團微信官方賬號)。據悉,利元亨已啟動企業總部集群項目,集群園區核心功能為整合聚攏裝備集成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提高研發制造端的整體效能。項目共分為四期規劃,一期已竣工;二期正在建設,預計今年6月底項目主體建筑全部封頂,下半年實現投產;三期用地已經摘牌,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工建設。集群項目全面完工后,將建成集軟硬件技術研發、商務辦公、生產制造、宜居生活于一體的人工智能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 大平臺聚集大項目,大項目支撐大產業,大產業帶動大發展。此次《規劃》調整,將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納入東江灣千億產業園,明確區域發展定位,聚焦打造科技園,做強產業經濟。區域建設路線圖逐漸清晰,有助于促進周邊企業全力挖掘和釋放增長潛力,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同時,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通過引進利元亨等多個大型新型實體企業,形成產業有效聚集,陸續補齊產業短板,助推區域聯動融合發展。 更重要的是,目前深圳部分產業向大灣區其他城市轉移已成趨勢,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借助東江灣千億產業園以及“豐”字型交通主框架的建設利好,或將以清晰的發展定位,爭取優勢資源,積極承接深圳外溢產業,有望成為產業轉移主要目的地之一。 規劃是地方建設的靈魂,產業是撐起區域發展的脊梁骨。未來的馬安中心區北部片區,將在科技園的帶動下,獲得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并且在“豐”字型交通的規劃布局下,進一步融入創新創業的新鮮血液,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當高新產業不斷落地,技術人才將有序聚集。迎來歷史性時刻的馬安中心區北部板塊,有望成為產城融合發展新高地。 產城人融合發展 創造優良人居環境 03 時至今日,金山新城北部區域以優質項目支撐大發展,以科技產業引領大發展的目標已明晰。隨著規劃部署向前推進,區域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增強,不斷提質增效。一個個大項目加快建設、落戶,為區域跨越發展積蓄強大后勁。 事實上,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改變人居環境已有先例,尤其是新型產業的規劃,使傳統的工業園區騰籠換鳥,發展成為高科技園區,比如深圳福田的天安數碼城。同時,產業還能驅動交通和配套的完善,交通便捷、商務、生活等配套齊備,反過來亦可促進產業發展。最后,配套的完善、產業的蓬勃發展會帶動城市躍升至更高臺階。國內多個科技園區的發展經驗表明,新型產業進駐后,在引領區域各項規劃配套升級的同時,亦使周邊居住環境發生改變,并通過良性循環,使城市面貌與生活配套等方面逐步完善、升級和優化,提升居住環境品質,如深圳南山科技園以及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等便是隨著高新產業內核不斷加強帶來人居品質全方位提升的經典案例。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金山新城北部區域“智”造產業逐步做強,科創實力不斷攀升。滋生出培植企業創新發展的沃土,并持續吸引新型產業項目落地。產業發展將促進高科技人才聚集,大量引進智能科創企業,實際上也是源源不斷的人才輸入。比如,利元亨如今在全球擁有6000多名高端人才,未來預計持續增加,將為區域帶來大量人才。反之,人才的聚集也將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動力,為城市發展增添活力。 以產聚人,以城留人。“宜業”是吸引人才集聚的前提,而“宜居”是吸引人才留下的根本。居住是產城人融合發展的關鍵一環,好的居住項目能提供優美的人居環境,提供便利的生活配套服務,從而留著人才,成為科技園區發展的基石。 以往,傳統產業園區的發展“重產業輕人居”“重土地開發輕氛圍營造”,容易導致園區人居氛圍不足,缺乏人本主義,造成人才流失。因此,金山新城北部區域在重視項目引進,做優做強實體經濟的同時,也注重產城人融合發展。此次《規劃》發布,一方面旨在明晰區域功能定位,指明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則界定規劃區,并通過優化道路網、完善醫療及教育等配套設施,優化土地資源配置。 據悉,金山新城北部區域最新規劃在公共服務設施上增加了以下亮點:在教育設施方面,規劃幼兒園2處(1處現狀15班、1處規劃9班),用地面積10698平方米。規劃小學1處(36班),用地面積29200平方米;規劃初中1處(36班),用地面積45977平方米。在戶外空間方面,規劃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4.17公頃,規劃公園綠地2.49公頃,規劃防護綠地1.68公頃,規劃約4.6萬平方米濱湖公園。同時,還將增加文化、體育、醫療衛生和社會福利設施,規劃文化活動站1處,建筑面積300-750平方米;規劃社區體育活動場地1處,用地面積3000-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2000平方米。系列設施的規劃,將創造更優良的居住環境和氛圍,滿足金山新城北部區域新型人才的工作、生活和居住需求。尤其是地鐵2號線(規劃)設置“海天工業園”站,將為這些人才提供更便捷的生活與商務出行。 當下,以產業升級轉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適應時代新形勢的必然要求。得益于金山新城北部區域專注引進大型科技產業項目、“專精特新”企業,整個區域的規劃亦隨之改變,形成“科創”煥新區域人居的局面。 而金山新城北部區域內,吉祥東方花園等高標準、高質量的住宅項目,正好與高新科技產業相呼應,解決高科技人才的居住需求。它們的建設將有助于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促進城市一體化,推動區域產城人融合發展,打造宜業宜居的科創新區。 ●吉祥東方花園簡介 吉祥東方花園由惠州本土開發商長城實業打造。項目共規劃18棟,其中11棟是10層純板式小高層,住戶少,人口密度低,花園空間大,居住舒適度高。此外,項目通過合理的朝向規劃,通透的戶型設計,高成本打造會呼吸的戶型,小高層一梯兩戶,一字排開,互不干擾,低密度居住,避免擁擠。 吉祥東方花園以1.5容積率,演繹低密生活;用宋式雅韻,定義生活美學;讓闊景小高層,喚起舒適生活新高度。更有24小時管家服務,為業主幸福生活護航! (記者 鄔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