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開發建設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是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黨中央賦予廣東的重要使命,是全省發展改革工作的總綱和總牽引。作為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和深圳都市圈重要成員,深度融深融灣,為廣東和國家發展大局作貢獻,既是惠州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重大使命,也是惠州新一輪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過去一年,惠州制定實施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行動方案,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添贛深高鐵大通道,深惠“雙城”中心區“半小時交通圈”形成……深度融深融灣,惠州正踔厲奮發、全力以赴。 搶抓歷史機遇,大力實施融深融灣行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先行。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深惠兩地海域相連、陸域相接,融灣必先融深,融深亦是融灣的題中要義。深度融深融灣,必須以交通一體化為先導。圍繞實現“對外大連通、對內大循環”,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以“豐”字交通主框架為引領,完善“五橫五縱”骨干快速路網,大力推動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空港海港互聯互通,加快建設若干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推進深惠城際、深汕高鐵惠州段前期工作,優化提升城鄉交通路網,大力推進惠州港擴能升級,啟動惠州千萬級干線機場第二跑道建設,以開放理念構建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強化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地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搶抓歷史機遇,大力實施融深融灣行動,產業深度融合要加快。產業是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支撐。產業興,則城市旺、實力強。深度融深融灣,最根本的是產業深入融深融灣,深度融合發展。產業深度融合不是簡單的集中,而是按照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要求,實現資源集約利用和產業功能整合,達到優勢互補、錯位競爭、鏈接發展,進而提升區域產業集群化水平和整體競爭力。深度融深融灣,必須深化“深圳研發、惠州轉化”“深圳孵化、惠州產業化”等產業深度合作模式,完善壯大產業鏈,推動深惠產業協同發展;進一步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加快建設兩個“大科學裝置”和省能源實驗室,推動構建跨區域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搶抓歷史機遇,大力實施融深融灣行動,協同發展機制要跟上。從區域經濟學意義上講,融合發展的核心是制度融合,其本質是實現資源要素無障礙自由流動和地區間全方位開放合作,這就要求各地在共同事務管理上協同一致,遵循共同的政策。深度融深融灣,必須建立完善協同發展機制,加強與廣深莞各個層面的深入溝通,探索完善規劃對接、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境保護、文化教育、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的合作機制,推動資源共享更加充分;深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融合共享,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提升融入大灣區發展實效。 新年新氣象,新歲新華章。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全會和市兩會的決策部署上來,只爭朝夕,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機遇,以融深融灣的新成效書寫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