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周邊違建后,濱河公園變得更加美觀。記者楊建業 攝
冬日暖陽,穿過交相掩映的樹葉,灑向惠東平山街道黃排社區的濱河公園。光影斑駁間,郁郁蔥蔥,偶有花束點綴,沒有隨意停放的車輛,市民或散步或坐在休閑凳上曬太陽,為寒意漸襲的冬日注入無限生機。 此前,濱河公園旁存在大量歷史遺留違建,嚴重影響市民出行安全和城市風貌。在我市創建“無違建鎮(街)”工作推動下,惠東平山街道對該區域的違法建筑予以拆除,有效保護了城市風貌,為建設優美花園城市增添新動能。 今年以來,惠東已拆除“兩違”建筑1490宗,拆除建筑面積218.41萬平方米,惠東全部17個鎮(街道、旅游區、度假區)啟動“無違建鎮(街)”創建工作。 盤活土地資源加快民生設施建設 65歲的市民老李,沏上一壺普洱茶,坐在陽臺曬著太陽,品味著濃郁的茶香。“今年,濱河公園就跟改頭換面了一樣,開闊大氣,沿路走來令人賞心悅目。”老李說,之前公園旁邊存在大量違建,和干凈漂亮的公園形成鮮明對比,十分不美觀。如今,家門口公園景色的變化讓他經常都能注視很久。 據悉,惠東平山街道轄區面積110.88平方公里,下轄6個村、19個社區,縣城內土地使用較飽和,私搭亂建現象較多,一些違法搭建的臨時建筑隨意性較大,影響了市容市貌,擾亂了群眾生活。惠東平山街道針對黃排社區濱河公園、長埔路存在較多歷史遺留臨時建筑的問題進行鐵腕整治,對該區域的違法臨時建筑予以拆除,并根據土地性質,重新盤活土地資源。“現在將公園周邊違建拆除后,老百姓很滿意,對拆除違建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平山街道辦有關負責人說。 “經過三年的拆除‘兩違’行動,大量違建被依法拆除,土地空間被充分釋放。”惠東縣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說,為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增強惠東百姓的獲得感,惠東以“無違建鎮(街)”創建為抓手,推動各鎮(街道、旅游區、度假區)充分利用好“兩違”建筑拆除后的土地空間,及時復耕復綠,加快民生設施建設。對已拆除但無法及時利用的土地資源,加強巡查管控,堅決防止亂堆亂放等問題的發生。 疏堵結合打通村民建房通道 “終于拿到證了!通過合法申請,拿到了建房的指標,接下來會繼續做好報建程序,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日前,白花鎮坦塘村村民盧兆強領取了嶄新的農村宅基地批準書和鄉村建房規劃許可證,欣喜不已。 農房建設,歷來是鄉村老百姓的頭等大事。惠東聚焦農民建房審批難等問題,依托“無違建鎮(街)”創建,貫徹“疏堵結合”思路,完善宅基地申請和農房報建機制。 早在去年11月,白花鎮開始籌備宅基地申請和農房建房報建審批工作,今年1月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立相應服務窗口受理業務,經過3個月的摸索,最終建立“政府統籌、部門協同、各司其職、信息互通”的管理和監督體系,形成“鄉鎮主責、村級主體”的宅基地管理機制,摸索出一套權責明確、流程清晰、合理規范、行之有效的農房報建流程。 “現在村民提出申請意愿,由村委會統一進行登記,鎮組織經辦人聯合進行初審后,經過鎮政府審核批準,農業農村、自然資源部門驗收,鎮政務服務中心統一負責向縣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申請辦理《農村宅基地和房屋不動產產權證書》。”惠東白花鎮副鎮長范巧波說。 截至今年11月,白花鎮農房報建服務窗口已受理1430戶(由相關人員審核申請人戶籍資料認定為受理),符合申請條件1288戶(戶籍、選址通過后認定為符合申請條件),已完成測繪719戶,經審批完成頒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162戶。 鎮建成區無人機查違全覆蓋 據悉,惠東縣整治“兩違”辦通過督促各鎮進一步充實“兩違”巡查隊伍力量,落實以村(居)為網格的“兩違”巡查、管控,并引入無人機等科技手段查違,形成空地一體的監管模式,目前基本已達到鎮建成區無人機查違全覆蓋。 針對白花鎮重大項目多、經濟發展迅速的情況,為確保“一河兩園三條路”等重點項目征地拆遷工作順利推進,白花鎮加大打擊力度和穩控搶建行為,為園區的征地工作奠定基礎。該鎮通過巡查管控專班分片區對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征地搶建等“兩違”問題進行24小時無間斷巡查,同時購置4臺無人機協助“兩違”巡查管控,按照“遏制增量、固化存量”的原則,對“三搶”行為堅決不予補償,堅決予以清理拆除,嚴厲予以打擊。 今年以來,該鎮共組織自然資源、城建、派出所等多部門,開展大型拆違行動224次,出動工作人員1.45萬人次,已拆除“兩違”建筑217宗,拆除面積約28.6萬平方米。其中,今年截至11月底,該鎮對通過集中整治拆除行動和巡查時發現頂風作案的違建行為予以重點打擊,形成有力震懾;共處置“豐”字交通沿線疑似“兩違”圖斑350宗,有力打擊了“三搶”行為,為用地工作提供保障。 (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