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實現對貧困人口法律援助的全覆蓋,實現了法律援助進校園。市司法局局長潘如新上午做客我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時介紹,今年市司法局將組建民營企業律師服務團,為全市民營企業提供"法治體檢"服務。我市公共法律服務覆蓋面將進一步擴大。
市民張女士近日遇到了一個較為棘手的法律問題。我哥哥晚上出去和朋友喝酒和別人打起來,其中有一個人被打傷得比較厲害住院了,我哥哥就被公安抓了,說是要起訴他。現在家里人比較著急,說是要請律師,但是我們一家人都是在惠州打工的,沒有錢請律師。
對于張女士家庭面臨的情況,市司法局局長潘如新建議她到我市法律服務援助機構尋求法律援助。獲得法律援助是公民的權利,一般獲援對象包括困難外來務工人員、殘疾人員、復退軍人家屬等5類人員。
法律援助是公共法律服務的其中一項。公共法律服務是指司法行政機關統籌提供、旨在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服務,主要包括普法宣傳、律師服務、公證服務、法律援助、司法鑒定、人民調解、法律咨詢等內容。
近年來,隨著法律援助工作的深入推進,我市已實現對貧困人口法律援助的全覆蓋,同時我市積極開展法律援助進校園工作,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的覆蓋面。潘如新:去年我市開出了兩張"綠卡",農村貧困人口法律援助綠卡和校園法律援助綠卡。對貧困村的貧困戶人口我們實現法律援助全覆蓋,總共有6500多人;另外我們對惠州5所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的3萬9千名學生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很多在校學生確實很需要法律服務。
除了不斷擴大公共法律服務的覆蓋,我市還探索通過信息化手段延長公共法律服務的時間和觸角。去年,市司法局設立了24小時惠州市智慧司法便民服務站,為市民提供公證遠程受理、法律援助自助等服務。以前市民辦公證都要到公證大廳,開展了"公證云"以后,去年通過互聯網辦證的達到1000多宗,不用人過來,直接在網上申請。另外,我們現在通過無線辦證、上門辦證,去年一年上門服務達到1萬3千多宗。信息化的平臺搭建以后,已經實現了全媒體、全天候、全領域的服務。
為民營企業提供法制保障、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是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潘如新介紹,為更好地服務民營企業,市司法局組建了民營企業律師服務團,力爭對全市民營企業開展一次"法治體檢"。就好像醫生給病人體檢一下,我們通過組建公益性的、公共服務的法律顧問團,到企業里面把企業的經營發展、經濟財務進行一次體檢,讓企業所有的經營行為更加服務法律法規的要求。
潘如新還透露,我市計劃在惠州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開通服務民營企業綠色通道,設立專業團隊,為有需要的民營企業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法律服務咨詢。
記者卓暎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