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市衛生健康局、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有關負責人做客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直播室,圍繞“落實民生實事 全面提升城鄉環境衛生水平”主題與市民進行交流互動,并對市民的疑問作出解答。
惠州先后6次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
國家衛生城市是由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評選命名的國家級衛生優秀城市,是城市衛生工作的最高榮譽,是一個城市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志,是全國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
惠州市自2001年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以來,已先后6次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惠州堅持全域創建,全面推進國家衛生縣和國家級、省級衛生鎮的創建。博羅、惠東、龍門先后創建國家衛生縣。目前,我市有國家衛生鎮15個、省衛生鎮30個,省級以上衛生鎮覆蓋率90%,國家衛生鎮覆蓋率30%。
市衛生健康局三級調研員曹建坤介紹,通過創建國家衛生城市,不斷改善市容環境,不斷強化日常監管,進一步發展衛生醫療事業,進一步優化人居環境,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優惠。從2023年復審統計數據可以看到,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過程中,惠州新增健康碧道96.8公里;建成、改造城市道路34條、人行步道40條,更新改造公園4個,“見縫插綠”新建口袋公園16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4.32%;34個老舊社區、小區通過微改造實現舊貌換新顏;新增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94.5萬噸;完成全市98個農貿市場提標升級;規范整治臨時疏導區102個,引攤入室流動商戶11.38萬檔。
對流動商戶有序疏導 定時定點規范管理
在節目中,不少市民反映,市區多條道路存在路邊流動攤販占道經營的情況,不僅阻礙交通,還影響了市容環境衛生。
對此,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三級調研員張國華表示,今年將持續開展流動商戶綜合治理整治行動,一方面對屢勸不改的各類亂擺賣流動商戶,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堅決予以取締;對已經取締擺賣的集聚區開展常態化執法整治,加大執法處罰力度,鞏固整治成效。另一方面,規范設置流動商戶疏導區,縣(區)人民政府統籌做好疏導區的布局規劃,由各鄉鎮(街道)負責具體設置、管理,并引導各類零散分布的流動商戶入駐,實現擺者有其攤、攤者守其序的規范管理格局。現在,惠城區江北街道花里頭潮聚公園、K11火車街區以及龍豐街道小吃一條街等地,已疏導流動商戶近500家,實現了城市管理工作中對流動商戶的有序疏導和定時定點的規范管理,解決了部分市民就業民生問題。
《惠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于5月1日起施行。結合《辦法》,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將組織實施《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估方案》,加強對相關單位和各縣(區)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的監督指導和月度檢查,加大對住宅小區涉垃圾分類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查處一批居民小區典型案例。同時鞏固分類收運效果,開展分類收集點(站)設施提標升級,著力解決垃圾分類投放、收集等設施建設問題,全面完成四類場景標準化建設,規范“定時+誤時”投放運行管理。此外,還將持續深化宣傳引導,充分發揮惠州市“鵝小類”志愿服務隊伍作用,打響“垃圾分類”宣講品牌。
將改造38座垃圾轉運站
“一把掃帚掃到底”,營造干凈整潔生活環境是今年我市的十項民生實事之一。
在節目中,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副主任楊志剛透露,4月1日,市中心區新一輪環衛一體化項目開始實施,通過整合環衛力量,由“幾把掃帚一起掃”變為“一把掃帚掃到底”。
連日來,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會同惠城區城管執法局、各街道辦,針對一體化項目涉及的11個街(鎮)展開聯合考評。檢查過程中發現,中心區各主要路段總體衛生狀況較好。對檢查中所發現的問題,實時反饋給市場化公司,并形成工作臺賬,按照考評標準進行扣分。目前,市場化公司已及時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整改,環衛作業總體形成了“作業-考評-整改”的有效運行機制。
生活垃圾轉運站是城市環衛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對于維持城市環境衛生、保障市民健康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楊志剛介紹,目前惠城中心區有45座垃圾轉運站在運行。為解決市民關心的臭氣逸散和污水外流的環境污染問題,將對全市38座垃圾轉運站進行改造,完善轉運站的功能,解決群眾頻繁反映的臟、亂、臭問題。
此外,今年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還將對市中心區29座在用公廁進行升級改造,提高內部衛生潔凈水平,合理設置男女廁比例,完善第三衛生間和無障礙設施。
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