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惠州將改造多少個老舊小區、新建多少個口袋公園?如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今天上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有關負責人做客我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圍繞民生關注的城市管理熱點話題與市民互動。

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城鎮老舊小區作為民生實事之一,是提升群眾幸福感、滿足感的民心工程。惠州市住建局總經濟師李建軍在節目中介紹,自2021年開展以來,全市已開工改造503個老舊小區,其中市區270個,縣城233個。這些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以及停車、適老、文化、公共衛生等方面設施都有了較大改善。自啟動改造以來,全市實施照明設施改造小區122個、實施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小區24個、新增地面停車位798個,新增文化休閑、體育健身場地、公共綠地等超過1.4萬平方米。

惠州市住建局總經濟師李建軍:
從這些數字來看,我市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對基礎設施補短板、增強小區服務功能和設施方面確確實實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我們要積極探索老舊小區改造的后續管養模式,組織有條件的小區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選擇專業化的物業、運營服務企業來進行管理,確保基礎設施后續維護運營順暢。
大力推動口袋公園建設 居住環境改善的同時,市民家門口的綠地公園也逐漸多了起來。惠州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副主任徐金勇介紹,近幾年,我市大力推動口袋公園建設,2022年建成10個口袋公園,面積合計約4.5萬平方米,分布在江北、橋西、橋東、龍豐、河南岸等片區。今年,我市利用“社區邊角料”“城市邊角地”,以“見縫插綠、增綠提質”的改造方式建設口袋公園,計劃建成開放12個口袋公園。

惠州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副主任徐金勇:
今年以來,已完工開放演達大道東側綠地(鄰里園)、小金口街道辦北側綠地(金麒園)等口袋公園9個,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預計到12月底還可以完成3個,讓城市居民能推窗見綠、出門入園。
垃圾分類相關問題回應
垃圾分類事關老百姓的生活環境改善。節目中,有聽眾反映,自己在家里分裝了干垃圾和廚余垃圾,可卻看到垃圾清運車把所有垃圾混裝混運。對此,惠州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副主任葉惠英在節目后中作出回應。

惠州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副主任葉惠英:
針對混裝混運的現象,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正計劃建立居民小區投放點相銜接的運輸體系,合理確定分類運輸點、站點、頻次時間和線路,配足、配齊分類運輸車輛,落實專桶專運、專車專運,專線專運。
當前,我市惠城、惠陽、仲愷、大亞灣4個區已成功創建垃圾分類示范區,惠東、博羅、龍門成功創建了兩個示范街道。我市目前正在這些示范片區和示范街道推行垃圾定點定時投放和收運。其中,惠城區共有10個小區正在開展廚余垃圾定點定時投放試點工作,今后試點范圍還將逐步擴大,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逐步提升垃圾分類效果。
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丘素芳表示,我市將持續推動垃圾分類示范標桿的打造工作,計劃在明年年底前,全市新增打造350個居民小區、250個學校、25個大型商超為垃圾分類先進示范場所。同時,從立法層面規范垃圾分類行為。
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丘素芳:

我們會在近期將出臺惠州市生活垃圾的分類的管理辦法,通過立法逐步建立源頭避免產生的末端分類資源化的處理的垃圾管理的新模式。下來特別是要加強對物業小區、餐飲企業、公共機構等垃圾分類的責任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以嚴執法助推垃圾分類真落實。
啟動《惠州市養犬管理條例》立法工作
養犬管理是不少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節目透露,我市在2022年啟動了《惠州市養犬管理條例》立法工作。經過前期一系列的立法程序,《條例》已于8月24號提交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目前正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待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并報省備案后,預計將于2024年頒布實施。
來源:惠州電臺融媒編輯部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