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上午11時至12時,惠州市公路事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黃育輝做客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就“提升四好農村公路,更好服務鄉村振興”這一主題與聽眾進行交流。“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從優化路網結構、健全管理體制機制、落實資金保障、提升養護水平等方面謀劃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全市3696個農村公路路口完成治理
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安全、便捷、暢通、舒適出行要求,市公路事務中心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我們將通行建制村‘單車道’公路升級為‘雙車道’,提升農村公路通行服務能力。”黃育輝介紹,該中心今年將完成45.6公里通行政村公路單車道改雙車道工程。同時,組織實施全市農村地區公路路口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今年8月底前完成了全市3696個各類型農村公路路口綜合治理,有效改善安全通行條件。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我市累計完成農村公路路面硬化1707公里、窄路拓寬1251公里、壞路修復531公里、防護工程2552公里、危橋改造130座等,大幅提升農村公路通行條件。
目前,我市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11215公里,所有鄉鎮全部通三級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四級以上公路,所有村民小組和100人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有效解決了廣大農村地區行路難問題,基本形成了以縣道為骨架、鄉村道為支撐、全面覆蓋廣大鄉村的農村公路網絡。
“‘四好農村路’建好后,不僅吸引了游客到村里來觀光,還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市公路事務中心農村公路事務部部長葉國輝介紹,我市農村公路實現了通村暢鄉,有力帶動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經濟增長。不斷完善的農村公路網絡,也有效盤活了地區資源,帶動了特種種植業、農村電商、客貨運輸、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有效增強了農村的“造血功能”。其中,惠陽區、惠東縣獲評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稱號,博羅縣、龍門縣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全面推進實施縣、鄉、村三級“路長制”
“惠陽區新圩鎮紅衛村武深高速出口處松元坑橋比較老舊,什么時候能改造?”面對當地村民孫先生的問題,黃育輝回應稱,新圩鎮Y948線松元坑橋,經排查和專業檢測機構核查,評定為四類橋,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為保障當地村民出行安全及過往車輛通行,惠陽區農村公路部門已將該橋列入接下來的改造建設計劃,該中心也將大力支持和推進該橋改造建設工作,盡快消除安全隱患,保障橋梁安全暢通。
“‘十四五’期間,我市還有更多的道路,特別是通行政村的道路,有條件全部都要把它改成雙車道。”黃育輝表示,我市將繼續建好農村公路。實施通建制村公路單車道改雙車道,實現有條件通雙車道公路的建制村100%通雙車道公路;不斷提高農村公路技術標準,實施低等級縣道升級改造、農村公路與高速公路、國省道、產業園區等經濟節點的路網連接工程;實施農村公路危舊橋改造、安防工程建設,提高農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等。
在運營好農村公路方面,按照“城鄉統籌、客貨并舉、運郵結合”的要求,將積極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工作,因地制宜地統籌規劃和建設農村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推進路、站、運一體化規劃。加強城鄉客運網絡節點建設,支持鄉鎮客運站建設集客運、物流、快遞、商貿等于一體的農村運輸服務綜合體系。推進農村公路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實現路通財通,為村民增收、增富提供交通保障。
同時,我市還將繼續管好、護好農村公路,讓農村公路持續成為老百姓的便民路、致富路。“在管好方面,一是完善法規制度體系,出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二是明晰組織管理體系,全面推進實施縣、鄉、村三級‘路長制’,每條路都要有人去管。”葉國輝說。
記者劉豪偉 通訊員何森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