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網上服務 >> 公共服務 >> 招商引資
政策解讀

聚焦實體打造集群 惠東奮力重返一流

發布時間:2021-08-10 09:06:52 來源:惠州日報
瀏覽字號:
分享到:



  今年4月,第129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網上舉行,來自境內外的2.6萬家企業“云上”參展,上線展品超過270萬件。本屆廣交會,來自浙江省海寧市的皮衣、女裝紛紛亮相,來自惠東縣的時尚女鞋也吸引了眾多目光,兩者各有擅長、交相輝映。

  成衣和女鞋是皮革產業的兩大分支,兩者溯本同源卻演繹出各自精彩。從發展軌跡來看,“中國皮革之都”海寧和“中國女鞋生產基地”惠東有諸多相似之處。今年,我市部署開展比學趕超工作以后,惠東縣經過實地考察和研究分析,將浙江省海寧市(縣級市)確定為比學趕超對象,希望從體制機制改革、產業體系構建、創新驅動發展等方面對標學習海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我們要深刻把握好、解決好事關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走好惠東高質量發展之路。”惠東縣委書記郭武飄表示,按照“一年見成效、三年上臺階、五年實現跨越”要求,惠東對標學習海寧,聚焦實體經濟發展,推進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現代化建設,著力構建“3+5”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惠東奮力重返一流。


  比

  比什么

  工業發展后勁足,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實業興則城市興,經濟強則城市強。今年上半年,惠東經濟建設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據統計,上半年惠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4.4億元,增長15.1%;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39.5億元,增長32%;固定資產投資204.5億元,增長21.5%;工業投資71.2億元,增長48.8%;工業用電量9.8億千瓦時,增長74.3%。

  作為浙江省有名的經濟強縣,海寧實力不容小覷。據統計,上半年海寧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5億元,增長13%;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02.9億元,增長20.5%;固定資產投資268.3億元,增長7.3%;工業投資93.9億元,增長17.8%;工業用電量44.4億千瓦時,增長29.9%。

  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惠東和海寧在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兩項指標上總量相近,但惠東增速是海寧兩倍以上,這得益于去年以來惠東落戶的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拉動投資大幅增長。此外,惠東的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消零總額、工業用電量等指標增速也超過了海寧。

  盡管發展后勁很足,但與海寧相比,惠東的工業短板仍比較明顯。去年,海寧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0.78億元,增速為2%,在嘉興市排名第一;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383.8億元,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376家,三產結構為1.8∶55.8∶42.4,表現出以工業發展為支撐、服務業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僅海寧市袁花鎮就擁有122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規上工業產值302.9億元。

  去年,惠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7.6億元,增速為1.5%,在全市排名第五;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73.2億元,總產值250.6億元,規上工業企業約300家,三產結構為10.2∶34.8∶55.0。通過對比可以看到,惠東GDP總量和增速都低于海寧,產業結構也有待進一步優化。

  與“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零散發展模式相比,產業園區更有利于形成產業集群,實現產業鏈企業的互補和良性發展。

  海寧布局了泛半導體產業園、杭州灣電子信息產業園、半導體基礎材料產業園、鵑湖科技城等產業發展平臺,涵蓋半導體、電氣用新材料、光伏發電、高端制造等領域,目前擁有上市公司18家,形成了全產業鏈發展體系。惠東則缺乏影響力大、占據行業主導地位的大型產業集群,具備規模的產業鏈條沒有形成,暫無本地A股上市公司。

  比學趕超觀察團發現,海寧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較低,土地出讓多為凈地交付。而惠東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較高,項目開發建設易受掣肘,且土地出讓多為現狀交付,有的地塊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影響了項目開發進度。

  制鞋業拉動就業期待“浴火重生”

  7月9日,第二十八屆海寧中國皮革博覽會在海寧會展中心拉開帷幕。近120家國內外各類皮革裘皮服裝設計、生產、銷售企業和貿易商匯聚一堂,實現了設計、制造、供應等產業鏈各環節的面對面,體現出皮博會的實效性和專業性。

  一場盛會,展示了海寧皮革產業、時裝產業和海寧中國皮革城的規模和實力。海寧有“中國皮革之都”美譽,目前已建成總建筑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經營戶6000多家的海寧中國皮革城,是中國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最具競爭力的皮革專業市場。

  相比海寧將皮革產業推上了新高度,惠東的制鞋業仍在期待“浴火重生”。

  惠東有“中國女鞋生產基地”的美稱,制鞋業已成為拉動就業的主渠道。據統計,全縣制鞋產業從業人員有19萬人,約占常住人口從業人員的18.7%,約占非農業從業人員的44.6%。但是,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和自身發展影響,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年來惠東制鞋業產值總體規模不斷下降,2018年為305億元,2019年為302億元,2020年為245億元。全縣制鞋廠家5609家,規上制鞋企業127家,小微企業多,大型企業少。觀察團了解到,惠東僅有8.5%的制鞋廠家注冊了產品商標,另外91.5%的制鞋廠家尚采用貼牌模式生產。

  “惠東絕大多數企業沒有自己的品牌,缺乏原創設計和核心競爭力。”國家鞋檢中心副主任蘇輝指出,很多鞋企習慣于代工生產的模式,不主動開發設計新產品、不追求更高的工藝和質量,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省心日子,所以外界環境“打個噴嚏”,惠東鞋業就得一次“重感冒”。

  近年來,惠東成功舉辦多屆鞋文化節,推進惠東時尚創意學院建設,并組織企業參展參會,開拓國內外市場,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人才缺乏影響,惠東制鞋業重現往日輝煌仍需時日,與海寧皮革業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科研經費投入低,高新技術人才缺口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去年,海寧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64家,全社會科研經費支出(R&D)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08%,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43件。惠東僅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9家,全社會科研經費支出(R&D)僅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0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25.3件,各項指標均落后海寧。

  在孵化體系方面,海寧科創中心獲評國家級優秀科技企業孵化器。惠東僅有2家市級孵化器培育單位,全縣各類企業科技研發資金投入有限,造成新產品、新技術開發速度慢,初級產品居多,品種單一,缺少地方特色和自主品牌產品。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

  去年,海寧人才資源總量為22.07萬人,國際人才236人,大學生引進實現歷史性突破。今年,海寧提出實施“千名博士(后)引育集聚計劃”,辦好第九屆“潮起東方·贏在海寧”創業大賽,加大“特邀工程師”等柔性引才力度,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50人以上。

  相比之下,惠東人才資源總量為10萬人,與海寧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特色農業、民營企業、商貿物流、濱海旅游、清潔能源等重點產業存在較大的高新技術專業人才缺口。目前,全縣僅有1所職業中學、1所技工學校、2個博士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學校所設專業較少,產業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匹配不夠精準。

  去年,惠東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214名、高級專業技術人才450名、各類技能人才2.04萬名。今年,為進一步優化全縣人才結構,加大人才儲備力度,惠東決定面向國內外引進144名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及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到相關單位和部門工作。


  

  學什么

  每月“一簽約一開工一竣工”打造產業集群

  3月1日,海寧市重大工業項目集中竣工(投產)儀式舉行。包括天通瑞宏年產12億顆5G智能手機濾波器項目在內的10個項目總投資超14億元,達產后年產值將達24.3億元。

  觀察團梳理發現,海寧幾乎每個月都舉行重大工業項目集中竣工(投產)活動,一批批工業項目不斷竣工投產,為海寧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對此,海寧市委負責人表示,新開局要狠抓新項目,立足“項目為王”,堅持專班化推進、專項化攻堅、項目化實施,堅持每月“一簽約、一開工、一竣工”。新產業要咬定新目標,致力打造產業集群,緊抓招商引資不放松,畫好招商線路圖、企業分布圖,完善產業鏈布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站上新臺階。

  近年來,海寧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構建“3+3+3”現代產業體系。皮革、經編、家紡“老三篇”加速向時尚產業、紡織品新材料領域邁進,打造成中國優質原創時裝基地、中國高品質襪業基地、世界級家紡產業集群先行區。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與高端裝備制造“新三篇”向產業集群擴張提升,鵑湖國際科技城依托浙大國際聯合學院強勢崛起,杭州灣電子信息產業園穩步建設。泛半導體、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戰略三篇”取得突破性進展,海寧泛半導體產業園建成投用,尖山半導體基礎材料產業園和杭州灣智慧醫療產業園破土動工,投資60億元打造航空產業園提上日程。

  產業集群規模不斷擴大,帶動海寧經濟實力“步步高升”。去年,海寧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30.78億元,位列全國百強縣(市)第19名,成為全國33個GDP千億量級縣級城市之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7462元和41129元,位列全國縣級全面小康指數第9位。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地區發展的筋骨。觀察團認為,惠東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應該緊扣“3+5”產業體系,學習海寧發展工業經濟的好經驗好做法,大力發展工業,夯實產業之基。


  每年舉辦兩大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展會

  7月9日,第二十八屆海寧中國皮革博覽會開幕式后,胡震芳先生銅像正式進入海寧皮革城博物館。清朝末年,胡震芳以創新的眼光和非凡的魄力在海寧開出了第一家近代意義上的皮革工廠。此后一個多世紀,海寧皮革產業一步一個腳印,從涓涓細流變成洶涌大潮。

  海寧充分發揮傳統產業優勢,超前謀劃,在皮革市場繁盛時期下決心搬遷皮革城,于1994年建成海寧中國皮革城綜合體,打造從設計研發到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深層次服務平臺和價值共享平臺,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專業市場發展“海皮模式”。同時,海寧與北京服裝學院、杭州圣瑪丁時裝學院、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開展深入合作,與國內外145所著名設計院校、研究院、協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建立了以國家皮革質量檢測檢驗中心、海寧皮革研究院為核心以及各設計企業、工廠為拓展的科技創新資源模式。

  據悉,海寧每年都舉辦皮革毛皮面輔料展和皮革裘皮服裝展兩大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展會、2個國家級設計大獎賽、1個行業第一的時裝周、1項影響行業流行趨勢發布會。歷經28年發展,海寧中國皮博會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最具行業影響力的皮革行業、秋冬時裝行業展會。在展示品牌形象的同時,海寧在株洲、鄭州、成都、重慶舉辦“城市產業聯盟”,帶領本土優質品牌企業組團外拓全國重點服裝二級批發市場,探索推動產銷兩地的市場對接與良性發展。

  抓住全民直播電商時代的機遇,海寧皮革業加速與互聯網融合。該市建成21.3萬平方米的“時尚潮城”電商產業基地,陸續與1688、快手、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開展戰略合作,與阿里云新零售合作推進淘寶“云市場”項目,未來將打造為長三角最大的電商基地。

  惠東制鞋業起步早,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成就,但如今發展卻停滯不前。觀察團認為,海寧皮革業在外包成品制造、注重品牌設計、發展工業旅游等方面的思路值得惠東學習借鑒,有利于推動制鞋業盡快擺脫困境,重現昔日輝煌。


  發放“人才綠卡”,出臺人才新政

  產業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海寧努力為人才提供更便捷的工作生活環境,讓他們喜歡海寧、留在海寧。早在2018年,海寧就推出“人才綠卡”,發放對象為在海寧創新創業的省級以上高端人才和各級領軍人才,第一批獲得“人才綠卡”的有50多人。

  拿著這張綠卡,人才可直接到海寧市區及各鎮(街)公共自行車網點刷卡借車還車,在海寧各定點酒店享受政府協議價住宿,在定點健身俱樂部免費健身;可到徐志摩舊居、東山智標塔、鹽官度假區等景點免費游覽;可在海寧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市中心醫院享受無障礙綠色就醫服務;憑卡可直接刷卡乘坐嘉興各縣(市、區)公交,享受公交卡同樣優惠,還可在全國80個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中使用。

  今年4月,海寧出臺“潮城千名博士(后)引育集聚計劃”,提出“十四五”末博士后工作站總量25家以上,其中新建15家以上,新引育集聚1000名左右博士、博士后。海寧制定10條政策,對博士后建站給予資金補助,給予博士和博士后科研經費、生活經費資助和等價購房補貼。

  為解決人才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海寧在行政審批中心設立人才服務VIP專區(人才之家),一站式為人才提供政策咨詢、業務辦理、信息交流等服務;在線上建設人才服務云平臺(海寧人才e家),集成近百個人才服務事項,力爭實現“一網辦齊大小事、人才最多跑一地”。

  引進了人才,還要搭建好平臺。海寧引進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海寧國際校區、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海寧校區三所杭州高校落戶,對新建國家級重大創新載體,給予不低于1億元綜合支持。對新認定的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市級以上外國專家工作站、市級以上技能大師工作室給予高額獎勵和表彰。

  當前,惠東正加快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建設,不久的將來,全國各地的高層次人才將不斷匯聚惠東。提供資金獎勵、引進高等院校、加強產學研合作……惠東可以學習借鑒海寧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的好做法,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


  趕

  怎么趕

  推進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現代化建設

  七月盛夏,驕陽如火,位于惠東縣白花鎮的潤澤(惠州)國際信息港項目正在建設。觀察團現場看到,五層樓高的2號數據中心即將封頂。項目施工負責人介紹,今年10月前將建好第一期,明年試運行,滿足3萬架機架的裝機能力,達產后預期年新增產值20億元。

  不遠處的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內,宇新股份惠州博科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管理樓中心控制室也在加緊施工。“預計今年底主體工程竣工,計劃明年第一季度投產。”項目現場安全主管介紹,項目建成后,能有效拓寬和延伸公司的碳四資源深加工產業鏈,預計可增加就業崗位130多個,實現產值11.9億元,產生利稅約2億元。

  去年以來,惠東突出重大項目引領,工業經濟勢頭向好。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和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成功引進并落戶總投資305億元的4宗大型數據中心項目”。關聯產業正在培育,“全省第一的數據中心聚集區、全國重要的云計算產業聚集區”初見雛形。

  “我們將對標學習海寧市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的好經驗、好做法,聚焦實體經濟發展,推進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現代化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構建‘3+5’現代產業體系。”郭武飄說,惠東將加快推動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與大亞灣石化區的耦合發展,儲備和簽約落戶一批優質產業項目,抓好恒力等重大項目建設,朝國內一流新材料基地邁進。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高水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爭取設立省數據交易中心,布局發展大數據關聯產業,加速形成規模效應,打造“灣區智谷”。


  圍繞產業培育抓好招商引資

  隨著地方產業發展,為避免低層次的競爭,必須實現從政策招商到產業招商的轉變。

  對標學習海寧推進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及健全招商聯動“一盤棋”思路,惠東著重圍繞現代產業培育抓好招商選資。結合“3+5”現代產業體系,以形成全產業鏈為目標開展整體招商,吸引更多鏈主式大項目集聚惠東。

  “圍繞產業鏈,我們尋求跟世界500強企業以及行業內領先龍頭企業的合作,引進他們的項目在這里落地。”惠州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建設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說,近段時間以來,已有90多家企業跟指揮部進行了對接洽談,經過篩選和專家評審論證,儲備了33個石化中下游項目,其中近10個為深圳企業投資項目。

  惠東縣商務局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全縣共有4宗項目經縣招商引資項目評審聯席會議審核通過,總投資23.36億元,總用地需求412畝;有菁英智創谷項目和高潭中洞抽水蓄能項目簽約,計劃總投資170億元;萬洋眾創城二期項目落地,計劃投資12億元;在談項目31宗,計劃總投資706.75億元。

  惠東加強與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深圳市新材料行業協會等行業組織合作,主動參加招商推介會和企業對接交流會,重點對接洽談世界500強企業、中國200強企業、上市公司、中央管理企業、行業龍頭企業、細分行業隱形冠軍等,不斷開拓思路,多渠道全方位開展招商工作。

  惠東縣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縣圍繞三個重點方向招商。一是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三大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二是圍繞打造世界一流旅游勝地目標,努力引進旅游行業頭部企業,重點建設好黑排角、牛頭角旅游區,把好招樓打造成全國著名濕地公園等,優化提升旅游產業。三是圍繞海洋優勢招商,堅持“門向南開”,緊緊抓住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機遇,積極開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功能食品等產業招商,做大做強海洋產業。


  圍繞“3+5”產業發展制定“人才新政”

  做強創新驅動引擎,才能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

  今年以來,惠東加快推進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土建工程,建成兩大科學裝置3宗配套工程,配合建設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的裝置區和試驗區。發揮創新對產業發展賦能增效和戰略支撐的作用,謀劃建設新材料創新和中試平臺,爭取中科院近物所在惠東設立核孔膜、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孵化基地。

  惠東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惠東全面對標學習海寧,努力在實現在人才發展上爭先進位。按照計劃,惠東今年將引進100名高層次人才、培育80名高技能人才、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2萬人;到2023年,引進200名高層次人才、培育150名高技能人才、引進1個創新創業團隊;到“十四五”末,引進2個創新創業團隊、200名高層次人才、培育200名高技能人才、引進和培養100名名師名醫名家,創建1個市級以上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人才資源總量達16萬人。

  圍繞構建“3+5”產業發展新格局,惠東學習海寧引進人才的先進政策措施,制定“人才新政”,打破戶籍、地域、學歷、身份、職稱、社會保障、人事關系等剛性或柔性限制,進一步完善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的若干措施。依托惠東縣人才驛站平臺,通過技術咨詢、成果轉化、項目孵化、學術交流等方式,探索“項目+人才”帶動模式,充分發揮企業、科研機構等用人單位的引才主體作用,鼓勵和支持用人單位加大對緊缺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力度。

  惠東著力抓好孵化體系建設,積極爭取中科院近物所、潤澤等企事業單位在惠東設立產業孵化基地,加快推進九龍峰菁英智創谷等項目建設,開發建設人才賦能及產業智創中心,培育厚植創新平臺及孵化平臺,推動創新成果在惠東轉化。同時,鼓勵企事業單位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市級以上科研中心,分別給予最高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建站經費資助。鼓勵企事業單位申報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對新申報的就業見習基地給予5萬元資助。


  超

  如何超

  充分發揮國企作用,推行土地出讓凈地交付

  “惠東、海寧均位于世界級城市群、都市圈之中,與周邊核心城市存在天然的總部-制造分工。”市委黨校科研部主任、經濟學博士黃忠平指出,惠東土地面積是海寧的4倍、規上工業產值僅為海寧的1/8,惠東差距主要在工業,趕超的優勢和潛力也主要在工業。

  觀察團了解到,海寧的工業項目之所以落地快、建設快、投產快,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出讓采取凈地交付模式。此外,當地國企深度參與拆遷、平整等前期工作,為后期項目落戶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黃忠平建議,惠東要學習海寧土地出讓凈地交付、“畝均論英雄”、集聚集約發展經驗,聚力打造工業園區、主動融入核心城市、靠前承接產業輻射。推進連片改造的工業項目以縣域內平衡的方式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推動連片收儲,加快閑置低效用地盤整,把工業園區做大做強做集中。按照“要素跟著項目走”的要求,將土地資源優先投放保障重點項目、重點園區項目和工業實體項目。嚴格執行“凈地”出讓規定,擬出讓的土地應是權屬清晰,補償安置落實到位,沒有法律經濟糾紛,規劃條件明確,具備動工開發所必須基本條件的“凈地”。

  觀察團認為,惠東要加強對批而未供、供而未建等閑置土地的盤整力度,推進拆舊復墾、項目改造等工作,開展空置廠房(含國有)摸查,全面摸清可用于項目建設的土地底數,從存量中開辟項目承載的平臺空間。同時,可以參考海寧做法,充分發揮國企職能,參與前期土地開發和后期項目合作,推動項目早落地早投產。


  建立“惠東女鞋”區域品牌聯盟

  制鞋業作為惠東的傳統支柱產業,已形成以時尚女鞋為主打產品的發展格局,款式千變萬化,設計時尚新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近年來,網上接單、電商銷售成為惠東鞋業的營銷亮點,全縣在阿里巴巴、淘寶、京東等平臺注冊女鞋類目網店超4200家,入選中國電子商務百佳縣。去年線上銷售女鞋超1億雙,銷售額近70億元。

  隨著制鞋業的發展,黃埠、吉隆、平山、大嶺4個鎮(街)成為鞋業大鎮,黃埠鎮被省評為“制鞋專業鎮”,吉隆鎮被評為以鞋業為核心產業的省級中心鎮。在制鞋業的帶動下,4個鎮(街)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十分活躍,商貿、飲食、休閑、娛樂等產業蓬勃發展。

  雖然制鞋業極大促進了惠東的經濟社會發展,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仍然有待解決。國家鞋檢中心出具的一份調研報告指出,惠東鞋業缺乏統一規范的管理和整治,鞋廠只關注做訂單代工,很少關注與鞋業相關的政策和活動,造成企業野蠻生長、賺快錢、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比比皆是,目前已被溫州、泉州、成都等率先打響品質保衛戰的制鞋重地趕超,在我省也處于量高價低的地位。

  去年5月,全國唯一一個落戶在縣級行政區域的國家級鞋類產品質檢中心在惠東掛牌,為惠東鞋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力技術支撐。中心的成功建設,將為惠東乃至全省以及周邊省份的制鞋企業提供優質、高端、專業的國字號質檢技術服務。

  觀察團認為,惠東制鞋業要學習海寧推進皮革傳統產業向時尚產業發展的思路經驗,充分發揮國家鞋檢中心、時尚創意學院的平臺作用,探索打造中國鞋城綜合體,擦亮“中國女鞋生產基地”金牌。當前,要抓緊做好“惠東女鞋”的區域品牌商標注冊工作,使其真正為惠東縣人民政府所有,為下一步將“惠東女鞋”培育為具有明顯地區歸屬的證明性商標,制定一系列“惠東女鞋”團體標準,組建“惠東女鞋”優質企業聯盟。

  觀察團建議,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原先注重外銷的惠東制鞋業要根據新的消費模式,以攻占國內市場為轉型升級的突破口,重點抓幾家擁有自有品牌且發展良好的本土電商,引導其積極將所用的鞋材、鞋產品等送至國家鞋檢中心檢驗把關,在電商平臺銷售時使用“惠東女鞋”Logo并提供質檢報告,建立消費者信心,推動制鞋業高質量發展。


  建設能源科技島培育新增長極

  “十四五”時期,惠東發展面臨重大機遇:國家深入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戰略,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我省全力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我市構建“2+1”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

  在太平嶺核電、港口海上風電、惠州新材料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園、兩大科學裝置等重點項目和重大平臺的帶動下,惠東新能源產業取得重大進展,新材料產業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大數據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創新發展有了重要抓手。

  觀察團認為,惠東要保持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勢頭,重點要在稔平半島上下功夫。目前,惠東已布局核電、風電、光伏發電、火電、生物質發電、LNG接收站等29宗重大能源項目,總投資約4042億元。其中,稔平半島集中分布著廣發風電場、惠州港口海上風電場、惠州LNG接收站、平海電廠燃機擴建等多個大能源項目。未來,稔平半島將形成以核電為主,涵蓋風能、LNG以及氫能在內多種清潔能源互補的能源科技島。

  不僅是能源島,更是科技島。在稔平半島,總投資超過60億元、被譽為“國之重器”的中科院“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與“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HIAF)”兩大科學裝置,是“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是國內少有的兩個緊密相連的大科學裝置,未來這里將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重要地區。

  觀察團認為,與海寧相比,雖然惠東的工業底子比較薄,但發展后勁足,可以依托大項目和大平臺,發揮稔平半島獨特優勢,高標準推進范和灣規劃建設,構建以清潔能源為特色的“旅游+能源研究、開發、應用”綜合應用場景,統籌建設大灣區能源科技島、特色旅游島和生命健康島,著力打造覆蓋稔平半島和大亞灣石化區的“清潔能源新技術綜合應用試驗區”。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新基建”,作為國家布局的重大項目,兩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將助力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增添助力,為大灣區的創新發展注入高新動能。觀察團建議,惠東要加快推進兩大科學裝置、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等重大科創平臺建設,加速釋放集聚效應,主動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承接先進地區創新資源要素,引進培育一批科研機構、高科技企業,將能源科技島培育成惠東乃至惠州的新增長極。

  “改革開放以來,老一輩惠東人敢闖敢試、大膽創新,今天的惠東人要繼承和弘揚前輩們改革創新、勇于爭先的精神,不甘落后、思變圖強。”郭武飄表示,“十四五”時期是惠東深化山海統籌發展、加快重返一流的關鍵期、攻堅期,全縣上下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握大局大勢,把準前進方向,開創惠東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統籌  記者曾興華 張旭華

  采寫  記者戴建 邱若蓉 劉建威

  專家 市委黨校科研部主任、經濟學博士黃忠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91九色精品国产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成年日韩片av在线网站| 小信的干洗店1~4| 午夜小视频在线|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国产91小视频| 日韩制服丝袜在线| 国产伦子沙发午休| 中文字幕水野优香在线网在线|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成人狠狠色综合|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av成人免费电影|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 |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k频道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呦系列呦交| 乱人伦中文字幕电影| 青娱乐国产视频| 工作女郎在线看| 啊轻点灬大巴太粗太长视频| 一级做a爱一区| 能播放18xxx18女同| 好男人影视社区www在线观看|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在线观看|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剧场1000|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