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閣與濱海苑小區外立面粉刷一新。記者曾靜妍 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抬頭望,老舊小區外立面煥然一新,一排排嶄新路燈點亮回家路,居民點贊“像住進了新房子”;低頭看,雨污管網改造、停車格規劃有效解決居民雨天出行煩、停車難的問題。近年來,澳頭街道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推進一系列惠民工程,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亞灣區澳頭街道黨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論述,極大地激勵了基層干部擔當作為、不懈奮斗,他們將努力用實際行動讓更多惠及民生的“變化”看得見、摸得著。 老舊小區改造內外兼修顏值提升 沿著中興中路行至大溫壩一帶,一排整潔雅致的居民樓讓人眼前一亮,乳黃色的樓面點綴著淺灰色的窗臺,港灣閣與濱海苑小區外立面粉刷一新后像穿上了“新衣裳”。這兩幢居民樓都是上世紀90年代興建的,經過20多年的風雨洗禮,大樓外墻斑駁了許多。 不僅如此,以往大溫壩一帶緊貼居民樓的外墻上還懸掛著厚重的線路,縱橫在居民區上空的“三線”就像蜘蛛網交織在一起,不僅影響市容環境,更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近年來,澳頭街道大力推進老城區“三線”安全隱患整治工程,盡力實現“三線下地”,橫亙在這一帶的“蜘蛛網”不見了蹤影。在這里經營一家餐飲店的朱女士高興地說:“小區樓‘改頭換面’后整體形象比以前清爽多了,食客來吃飯看著也舒心。” 在新大花苑,小區外立面改造已經完工,居民樓樓梯間的水泥墻壁重新粉刷了一遍,樓梯鋪上了潔凈的瓷磚。“街道和社區針對改造事項挨家挨戶征求小區業主意見,業主們紛紛表示贊成,認為這是小區翻新的好機會。”新大花苑居民李大姐在該小區居住了8年,看到小區的新變化點贊道:“像是住進了新小區,小區外面改造好了,還有不少鄰居街坊趁此機會把家里裝修一番,跟住進新房一樣。” 澳頭街道黨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街道5個老舊小區已完成外立面、樓梯間粉刷貼瓷磚等工程,現在正在做雨污管網、“三線”下地、供水管網、燃氣改造等地下工程等。在中山華僑城小區門口,伴隨著機器的“隆隆”作業聲,十幾名工人正抓緊施工,鋪設污水管道接入市政管道。工程完工后,該小區將正式實施“雨污分流”,以往雨天積水、污水溢出的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最近大家都打心底感到高興,工程完工以后雨天出行也不用愁了。”小區居民林小姐說。 路面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澳頭街道小桂村背山靠海,風光秀麗,一條綿延十幾公里的綠道穿村而過,每到周末或節假日,便吸引眾多游人到此觀光游覽。距離小桂村收費站入口100米處,有一處沿著海岸線而建的停車場落成不久。小桂村黨支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街道辦的統籌規劃下,我們在村中心和綠道入口新規劃了兩處停車場,極大滿足了游客到此游玩時的停車需求。” 在澳頭街道新華聯小區一帶,由于居住人口較多,停車位一直比較緊張。近日,到澳頭黨群服務中心辦事的市民驚喜地發現,多了一批新劃線的停車格,“停車位多了,來辦事更方便了。”今年以來,澳頭街道進一步挖掘停車資源,在轄區內公共區域增設了一批新停車位,引導市民有序停車,為居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 連日來,家住澳頭街道紅樹景園小區的王先生感受到了家樓下的新變化:一盞盞新安裝的路燈不僅照亮了小區門前的廣場,同時還為這建成不到5年的小區增添了熱鬧氣氛。“安裝路燈之前,大家下班后都很少出門散步,如今業主群里開始有人尋找散步的伙伴,大大增進了鄰里之間的感情。”王先生說。對此,居民陳女士也深有同感,她說:“自從小區周邊安裝路燈之后,安全感提升了許多,晚上散步更方便了。” “自從小區安裝了寵物便便箱,路面干凈多了。”在皇庭灣天下花園小區,居民劉女士對這一惠民舉措點贊。記者了解到,在澳頭街道辦的指導下,興港社區通過收集民意,不僅設立了“寵物便便箱”提供給居民遛狗時處理寵物排泄物,還先后在荃灣小區、龍海灣苑小區、皇庭灣天下花園小區等安裝了一批健身器材和休閑石凳,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社區“10分鐘健身圈”,為居民打造更加舒適和諧的居住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澳頭街道黨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深入推進各項惠民工程指引了方向,接下來,街道黨工委將進一步拓寬民意收集渠道,找準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推進民生服務工程,多辦民生實事,切實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記者曾靜妍 黃旭新 見習記者張宇琪 實習生楊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