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齊開足體育養育課程。
龍門縣藍田民族中學的學生表演傳統舞蹈“舞火狗”。本組圖片 記者姜勁宇 通訊員黃玉平攝
日前,惠州日報社、惠州市教育局聯合開展的“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推進惠州教育高質量發展”系列訪談活動走進龍門縣教育局,龍門縣委教育工委書記,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蕭波勇表示,今年,龍門縣將聚焦提高全縣教育教學質量這一個中心,統籌六大工程,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今年將推動一批學校項目建設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推動龍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龍門縣教育局在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主要思路?對此,蕭波勇表示,今年龍門縣教育局將緊緊圍繞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提高全縣教育教學質量這一個中心,統籌推進黨建引領示范工程、學校建設提升工程、辦學模式創新工程、教育改革提質工程、校園安全守護工程、教師隊伍建設工程等六大工程,全力推動年度各項重點工作落地見效,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不斷提升教育質量是教育發展的永恒主題。蕭波勇表示,將不斷完善中小學教師業務評價、教科研成果評價激勵、教育質量監測、教育教學實績運用、骨干教師“能上能下”評價、失職問責等機制,進一步改革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全縣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學校建設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熱點。今年,龍門縣將推動龍城五小新建綜合樓、龍門縣職業教育學校提質擴容項目、龍城第六小學遷建工程運動場、龍門中學改造升級項目、平陵中學新建教學樓、龍門縣職業技術學校宿舍食堂綜合樓、平陵實驗學校升級加固工程等項目建設。同時,還將不斷促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的提升,將省級下達的381萬的高質量發展資金分配至各鄉鎮學校,補齊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短板。推進藍田瑤族鄉、龍江鎮完成教育強鎮復評,力爭2024年上半年完成督導驗收。
試行“1+N”模式,在全縣成立10個教育集團
在推進辦學模式創新上,蕭波勇告訴記者,龍門縣教育局逐步推行“集團化”辦學,試行“1+N”模式,在全縣成立10個教育集團,通過優質學校結對幫扶偏遠薄弱學校,促進全縣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實現“家門口的學校就是好學校”的目標。
蕭波勇表示,在學前教育方面,加強指導落實學前教育教師的考證培訓工作,制定《龍門縣幼兒教師資格考試考前培訓方案》,提高學前教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高保育教育質量;在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方面,根據《龍門縣五年義務教育發展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5年)》,持續做好壓減民辦占比、學位建設、隨遷子女入學等工作,確保民辦義務教育規范發展。
此外,龍門縣還在發展職業教育方面持續發力,充分發揮惠州工程職業學院現有的高校資源優勢和辦學影響力,吸引更多的龍門初中畢業生留在本縣就讀職業學校,進一步擴大辦學規模。推進產教融合發展,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就業競爭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實現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無縫對接。
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推動“雙減”取得扎實成效
蕭波勇表示,今年龍門縣教育局還將推進教育改革提質工程,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堅持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與校內課后服務提質聯動,減負不降質,推動“雙減”取得扎實成效。同時,進一步完善“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開齊開足體育美育課程,普遍開設勞動教育課程,常態化組織學生參與學校、社區和公共文化設施等的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全面培育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讓廣大學生身心更加健康陽光。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持續推進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牢固樹立正確育人導向,尊重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引導學校、家長和全社會更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建立完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今年,龍門縣教育局將繼續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工程,持續推進“縣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實行編制動態管理,促進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從打造專業化校長隊伍、高素質教師隊伍、高水平教研隊伍以及加強師資培養培訓、加速專業化成長等方面持續發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干部隊伍。
“不斷加強對校長隊伍的管理、培養和考核,完善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推行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輪崗交流制,開展名校長培訓計劃,不斷提升教育管理者水平。”蕭波勇說,同時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常態化開展學科培訓和全員培訓,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多形式增加教師總量,不斷提高教師地位待遇,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和榮譽感。完善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教師和校(園)長專業發展培訓制度,加大面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教師培訓力度。完善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校(園)長、管理干部研修制度,大力開展在線培訓,培養一批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
統籌 賀小山
策劃 林奶花
采寫 記者涂堅 通訊員黃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