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菌。 本組圖片由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惠州市疾控中心(惠州市衛監所)提供
近江粉褶蕈。
“聽說曾經有人摘‘荔枝菌’食用導致中毒,最近‘荔枝菌’生長多起來了,那可以吃嗎?‘荔枝菌’是有毒的嗎?”
——惠州惠民通網友
現下是荔枝成熟的時節,這段時間,荔枝樹下通常會長出“荔枝菌”。有市民和惠州惠民通APP網友提出疑問,可以食用“荔枝菌”嗎?怎么預防野生蘑菇中毒?對此,記者采訪了惠州市疾控中心(惠州市衛監所)營養與食品安全科副科長苗思慧。
問:最近“荔枝菌”生長多起來了,“荔枝菌”是有毒的嗎?
答:廣東5~7月是荔枝成熟的時節,這段時間,荔枝樹下通常會長出俗稱“荔枝菌”的野生蘑菇,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菇”。“荔枝菌”是蟻巢傘屬這一大類蘑菇的俗稱,屬于可食用菌,是無毒的,比較常見的“荔枝菌”叫間型雞樅菌。
問:為什么有的人吃了會中毒呢?
答:如果有人吃了菌類中毒,可能是因為把別的有毒菌類誤認為是“荔枝菌”。
野生蘑菇很多品種長得非常相像,有一種叫“近江粉褶蕈”的蘑菇,就跟“荔枝菌”長得很像,但其具有胃腸炎毒性。“近江粉褶蕈”生長時間為4~9月,多見于竹林、草地、菜地、路邊,容易被誤認為是“荔枝菌”。
需要注意的是,荔枝樹下的菌未必就是“荔枝菌”,不應認為“荔枝樹下的菌都可以吃”。
問:誤食了“近江粉褶蕈”,會有什么癥狀?
答:“近江粉褶蕈”中毒的潛伏期短,食用后5~10分鐘,即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及口干、乏力、大腿抽筋等癥狀。
問:吃了有毒蘑菇出現不適怎么辦?
答:第一,立刻催吐,用筷子刺激咽喉,盡量吐出未消化的蘑菇;第二,吃剩的蘑菇不要扔掉,有條件的密封裝好,便于后續鑒別蘑菇品種,有助于醫生判斷采用何種救治方案;第三,迅速就醫,告知醫生食用的時間、食用量、癥狀等。
問:有什么辦法辨別“荔枝菌”嗎?怎么避免吃到有毒菌類?
答:有毒菌和可食用菌非常相像,用肉眼難以分辨。網上流傳的辨別方法如“顏色鮮艷的菌有毒、與銀器或大蒜反應變黑色的菌有毒”,都是不可信的方法。
預防蘑菇中毒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采摘、不要購買、不要食用野生蘑菇。
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唐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