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改造后,惠州六院就醫環境顯著改善。 記者許文昌 攝
走進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惠州六院”)綜合樓北區的病房,陽光透過寬大的窗戶,照在暖色調的墻面上,灑下一片溫暖的光輝,讓人有一種舒適感,“改造后像住進精品酒店,心里都亮堂了!”正接受術后康復的張伯笑著說。
這樣的變化源于醫院2023年啟動的整體升級改造。目前綜合樓北區、腫瘤放療中心加建工程等6個項目已經完工投入使用,部分門診完成系統性搬遷,功能布局進一步優化,醫療環境改善初顯成效,預計2026年全面竣工后,開放床位將從目前1144張增至1300張以上,惠陽區居民就醫承載能力提升13.64%。
整體升級改造項目爭取明年底完成
創辦于1949年的惠州六院,歷經“二甲→三級→三甲”的跨越式發展,如今承擔著惠陽、大亞灣超200萬人口的醫療重任,以及急救、預防、保健、科研與教學工作。該院一直致力于提升醫療服務水平,補齊區域醫療資源短板,特色與綜合救治能力不斷優化提升,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2023年,該院啟動建院以來規模最大的升級工程,呼應2025年惠陽區政府“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的部署。
該院整體升級改造項目完成后,可以進一步提升醫院整體環境品質、醫療服務質量及服務效能,更好地服務百姓,從而提升區域醫療水平,形成“強縣域-帶基層-穩網底”的體系,最終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的全面提升,助力構建公平、高效、可持續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目前,惠州六院綜合樓北區改造工程、腫瘤放療中心加建工程、發熱門診加建工程、集中清潔工具用房、住院樓2層(消化內鏡中心、輸血科區域)、住院樓-婦兒大樓空中連廊等6個項目已經完工投入使用,綜合樓南區改造工程、醫技樓改造工程、崇雅路分院改造工程、消防控制室擴建工程、室外工程等5個項目正在推進中,還有4個項目將動工,爭取2026年底完成整體升級改造項目。
惠州六院黨委書記李松輝說,升級改造后的惠州六院將繼續擔任惠陽區醫療衛生體系領頭羊角色,是區域醫療樞紐、優質資源下沉的“橋梁”、分級診療的關鍵支點、基層醫療能力提升的“孵化器”,要打造為“惠州市域南部醫療中心”。
醫院功能布局更加優化
惠州六院整體升級改造將帶來哪些變化?
除了就醫環境顯著改善,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醫院功能布局更加優化,為學科發展提供更好的場所。如崇雅路分院改造完成后,將設立口腔、美容、中醫康復等科室,總院一樓打造“門診一條街”,方便群眾看病取藥。
同時,惠州六院計劃開設更多專科,如胸心外科、大血管外科,同時優化現有專科設置,將呼吸內科、內分泌科、介入治療科獨立設置病區,擴大專科收治能力,提高專科服務水平和區域影響力。床位資源也將進一步擴增,為患者提供更多優質的醫療資源。
“醫院整體升級改造項目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及解決醫院建筑安全、消防安全隱患的必要之舉,可解決業務用房不足問題,優化各種流程等,提高群眾的就醫體驗。”李松輝說,如急診醫學科整體環境將得到較大改善,面積擴大,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將大大提高急危重癥救治能力,進一步鞏固惠州六院作為惠陽區急危重癥救治中心的地位,發揮龍頭醫院的積極作用。
在醫院整體升級改造期間,惠州六院實施了優質服務“百日行動”,進一步優化就醫流程,門診患者的預約率達到了93.19%,患者平均等候時間縮短至10.74分鐘。根據國家監測平臺的數據,門診及住院患者的滿意度分別提升至93.16%和96.19%,患者的就醫體驗得到了顯著改善。
“白天請假難,晚上看病又貴”的痛點正在破解。今年5月8日起,醫院在全市率先開設夜間門診,口腔科、兒科、婦科、產科等16個科室延長服務至21點,為上班族、老年人、在校學生等群體解決了就醫時間不便的難題,且夜間門診的醫生診查費與日間門診完全一致,真正做到了“加量不加價”,并且醫保報銷政策正常執行,切實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以前跑5個窗口,現在半小時全搞定!”在該院消化內鏡中心,患者王女士感慨道,心電圖檢查、麻醉評估、繳費、預約、檢查,王女士均在消化內鏡中心一站式完成。同時,該醫院產科門診按照一體化中心建設,讓孕婦就診、B超檢查、檢驗、抽血均在同一樓層同一區域完成。這些舉措均讓市民少跑腿,減少就醫時間,成效顯著。
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于鈞 梁洪浪 譚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