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區文嶺新街市農貿市場提質升級后,環境更加干凈整潔。圖片由市市場監管局提供
推進農貿市場布局規劃、規范農貿市場周邊道路交通秩序、探索研究制定農貿市場信用管理機制……近日,《惠州市農貿市場綜合治理提質升級2024年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提出聚焦服務“百千萬工程”,在去年我市完成98家納入市級民生實事農貿市場綜合治理的基礎上,今年持續推進61家農貿市場綜合治理提質升級工作,不斷鞏固和深化農貿市場治理提升成效,力促農貿市場品質和顏值雙提升。
31家農貿市場完成綜合治理提質升級
今年是惠州市農貿市場綜合治理行動三年計劃的收官之年。農貿市場綜合治理提質升級被納入今年市政府工作任務及市重點項目推進,是“百千萬工程”和省市場監管系統農貿市場常態化提升行動的重要工作內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研究制定《惠州市農貿市場綜合治理提質升級2024年工作實施方案》,聯動各縣(區)各相關單位形成合力,進一步推進農貿市場綜合治理提質升級,優化農貿市場環境。
《方案》提出,要堅持便民惠民和問題導向,以農貿市場綜合治理提質升級為手段,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為目標,堅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強化宣傳教育,鼓勵社會參與,積極打造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環境整潔、管理規范、秩序井然、業態惠民、提振消費、促進發展的城鄉農貿市場,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農貿市場提質升級工作,資金是關鍵。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將持續推進61家農貿市場綜合治理提質升級工作,積極發揮縣(區)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適當加大獎補投入力度,充分調動市場開辦方投資的積極性,讓政府與市場主體雙向發力。如龍門縣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原則,制定并印發《龍門縣農貿市場綜合治理提質升級工作驗收資金獎補實施方案》,實施自籌資金和引入社會資本雙渠道獎補措施,自籌資金按照50%進行獎補且不設補助上限,引入社會資本按照20%且最高上限100萬元,有效幫助各市場解決資金難題。
同時,按照“一場一策”建立每家農貿市場綜合治理提質升級方案,確保按計劃精準推進。截至5月24日,全市31家農貿市場已完成綜合治理提質升級任務,其余30家已動工,計劃年內完成。
全面推進農貿市場常態化提升行動
今年以來,惠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重點聚焦群眾關注的農貿市場計量器具準確度問題,在全區53家農貿市場積極開展電子計價秤市場秩序綜合整治,通過設置公平秤并開展周期檢定、公示消費投訴熱線、優化計量維權流程、引導市場主體公開作出并踐行計量誠信承諾等多種舉措,嚴打農貿市場“短斤缺兩”現象,為消費者營造“秤”心如意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小市場”連著“大民生”,農貿市場關系千家萬戶的“菜籃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全面推進農貿市場常態化提升行動為抓手,不斷鞏固和深化農貿市場治理提升的成效。
“百千萬工程”美麗圩鎮建設“七個一”的重點任務中,包含建設一個干凈整潔農貿市場的任務。《方案》提出,將總結推廣我市5個首批省級典型鎮培育過程中形成的關于推進農貿市場提升行動的工作經驗,全面推進惠州實施“百千萬工程”中全覆蓋建設干凈整潔農貿市場工作,確保農貿市場及周邊常態化環境衛生秩序良好,設施完善、環境整潔,農貿市場無雜物堆積、衛生合格、布局合理、在醒目位置及時公布食用農產品抽樣檢驗結果等,杜絕農貿市場雜物堆積、衛生不合格、布局不合理,市場周邊亂擺亂賣、亂停亂放、臟亂差、秩序差,未在醒目位置及時公布食用農產品抽樣檢驗結果等現象。
同時,推進全市農貿市場提升行動攻堅計劃。按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開展農貿市場提升行動工作部署,以鄉鎮、農村農貿市場為重點,突出食品安全、產品質量安全、計量、經營秩序和環境衛生整治,以補齊民生短板、建立長效機制為統領,著力提升鄉鎮、農村農貿市場管理和服務水平。落實主體責任、構建公平守信有序的交易市場,堅持安全至上、強化食品和消費品質量監管,優化農貿市場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和鄉鎮面貌,推動數字賦能、促進農貿市場創新融合,推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促進農貿市場健康發展。
建立健全農貿市場長效監管機制
農貿市場不僅要建好,還要管好用好。為此,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堅持建管并重,通過協調聯動,建立健全農貿市場長效監管機制。
《方案》提出,要堅持規劃先行,各縣(區)在組織編制城鄉規劃時,應充分考慮農貿市場布局,滿足相應區域的基本民生需求。4月24日,市自然資源局發布關于《惠州市惠城區農貿市場專項規劃(2023-2035年)(草案)》的公告,根據公告,惠城區共規劃設置農貿市場142處,其中,現狀保留農貿市場60處,落實控規農貿市場63處,新增農貿市場19處,有效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滿足居民便利生活和日常消費需求。
農貿市場周邊環境是市民關注的焦點?!斗桨浮诽岢?,加強市場周邊綜合治理,對市場周邊臨時疏導點、臨時擺賣點、流動攤販以及在城鄉公共區域未經批準自發形成的農副產品交易場所進行全面排查,督促屬地鎮(街)依法監管處置。同時,鼓勵各農貿市場利用市場閑置場地設立自產自銷區,引導市場周邊流動攤販入場經營。規范農貿市場周邊道路交通秩序,加強停車秩序管理,確保市場進出口暢通。
農貿市場監管涉及多個部門職責,《方案》提出要加強協同監管效能,持續開展農貿市場環境衛生整治行動、經營行為整治行動、防火安全整治行動、周邊環境和無證無照攤販整治行動四項聯合執法行動,不斷鞏固和深化農貿市場治理提升的成效。
同時,研究制定農貿市場信用管理機制。深化農貿市場誠信經營管理,督促市場開辦(管理)方落實主體責任,研究建立相關信用等級管理制度,加強商品交易市場信息監管系統平臺的建設和使用,進一步提升農貿市場信息化監管水平。推廣黨建引領農貿市場綜合治理模式,引導農貿市場黨員經營者佩戴黨員徽章,設立黨員先鋒崗,通過懸掛“共產黨員經營戶”公示牌,亮明身份、亮出職責、亮出承諾,推廣黨員經營戶“三亮”服務,打造以“共產黨員誠信經營戶”為名片的黨建品牌,充分發揮黨員在文明守法、誠信經營、提升服務質量等方面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
記者香金群 通訊員李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