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惠城區橋東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館,遠遠就能聞到一股艾灸的味道,一旁的理療室內有不少居民,醫生忙著給居民做艾灸、推拿和康復理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今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調研組對我市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以下簡稱“中醫館”)使用效能情況開展專題調研。5月29日召開的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我市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使用效能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近年來,我市率先探索建立基層中醫館服務模式,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當時全市93間中醫館建設,實現中醫館標準化100%全覆蓋。每間中醫館均能開展15項以上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均接入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傳統中醫藥健康服務。
帶著問題深入一線調研中醫館使用效能情況
今年3月中旬起,由市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市人大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教科文衛專業代表小組全體代表、部分教科文衛咨詢專家等組成的調研組,分成2個小組深入7個縣(區),通過實地察看、聽取匯報、代表走訪、召開專家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全面了解我市中醫館使用效能情況。
“這間醫館面積多大?可以給群眾提供哪些服務?”“一次艾灸的收費是多少?”“中醫藥人員配備能不能滿足群眾需求?”……每到一處,調研組都繞過“盆景”,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帶著問號”深入基層一線,看最真實的現場、聽最淳樸的聲音、收集最原始的材料,沿著問題“究”下去,真正打通“末梢堵塞”,實現干群零距離、零隔閡、心連心。
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負責人說,調研組深入93間中醫館,全面了解全市中醫館現狀、運營、人才引進及培養和中醫藥專科特色培育情況。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基層中醫藥專業人士和群眾,廣泛征求意見建議,聽取專題匯報,舉行座談會,召開常委會會議聽取和審議市政府專項工作報告等監督方式,對全市中醫館建設運營情況進行全面調研,突出問題導向,推動中醫館增強發展活力。
全市中醫館擁有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520人
“近年來,我市中醫館服務能力得到提升?!笔行l生健康局有關負責人說,以2022年為例,全市中醫館提供中醫藥門診服務269.01萬人次,占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的24.07%,比2018年172.05萬人次增加近100萬人次,年增長率為19.39%。同時,我市中醫藥人才得到培養,截至目前,全市中醫館擁有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520人,全市擁有中藥飲片調劑人員137人,中藥飲片調劑人員不少于2名的中醫館有35間。
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方面,我市把推廣培訓中醫藥適宜技術作為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有力抓手,建立市、縣兩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中心。建成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視頻網絡平臺,運用網絡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人員培訓和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目前全市97.87%中醫館能夠提供6類以上比如飲片、針灸、艾灸、拔罐等中醫藥技術方法,100%中醫館能夠提供2種以上慢性病患者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各中醫館積極參與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從確診(陽性)病例診療、隔離酒店管控、核酸采樣、預防接種,到一般人群中醫藥防疫健康宣教、使用中藥湯劑預防等全程參與。特別是實施“乙類乙管”后,在城鄉基層充分應用中藥湯劑治療患者,調理新冠后遺癥,得到群眾好評。
“十四五”期間至少完成21間中醫館能力提升
《〈報告〉初審報告》指出,雖然我市在提高中醫館使用效能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國家和省的要求、與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仍然還有一定差距。
對此,市衛生健康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市衛生健康局將出臺一系列工作措施,從信息化、內涵建設、人才激勵和培養、政策引導、中醫藥文化宣傳等方面提升中醫館服務能力,提高使用效能。
提升基層中醫館建設內涵方面,在“十四五”期間,全市至少完成21間中醫館能力提升和135間村衛生站中醫閣建設,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針對中醫藥人才緊缺的問題,我市將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通過三年培訓,鼓勵全市西醫特別是內科、兒科醫生“學中醫、懂中醫”,提高中醫素養,正確使用中成藥,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鼓勵中醫、中藥師扎根基層,服務群眾,增強基層中醫師職業榮譽感,遴選一批“葛洪杯基層好中醫”“葛洪杯基層好中藥師”。
完善中醫藥發展相關政策方面,制定中醫日間病房具體實施細項,擬與市醫保局聯合發文,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中醫優勢病種與中醫日間病房工作。出臺區域中藥煎配中心實施方案,以縣(區)為單位建立煎配中心,為基層中醫館和市、縣幫扶人才使用中醫中藥提供藥品保障。
支持中醫館特色??平ㄔO和推廣日間病房開放
“要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大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及引進力度。”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關鍵,要健全中醫人才培養體系,統籌全市中醫人才培養工作。設立專項人才補貼,統籌或增加財政投入,設立專項基層中醫人才補貼,并放寬中醫醫師晉升條件以留住人才。
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突出特色優勢,進一步提升中醫館醫療技術和服務能力。要推進中醫特色??平ㄔO。組織市、縣、鎮三級專家團隊,深入各中醫館現場“把脈”,根據當地多發病、常見病情況和中醫館現有的技術水平,為中醫館開出培育中醫優勢病種和特色專科的“方子”,力求做到“一館一方”。
“要探索有效途徑,進一步推動解決醫保支付報銷難問題?!背N瘯M成人員建議,打通醫保制度堵點,支持中醫館特色??平ㄔO和推廣日間病房開放,明確中醫館開設日間病房和治療周期長的中醫優勢病種合理的支付報銷標準。積極推動將康養醫療、慢性病治療等中醫特色優勢項目和療效佳、價格低的中藥飲片或中成藥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為形成中醫館特色專科提供醫保助力。明確中醫藥醫保報銷目錄和比例,并保持相對穩定,將原有全報銷的已改為全自費的項目再改為全報銷,以有效促進中醫館使用效能提升。
記者黃曉娜 陳相成 通訊員李淑慧 胡伯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