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所碼”是“粵康碼”系統為公共場所生成的一個專有二維碼,市民只需微信掃一掃,系統后臺將自動核驗掃碼人的健康信息,并對場所名稱、位置等進行自動化登記。
公共場所建立“場所碼”,是落實最小單元防疫管控措施,有利于建立起廣泛的場所碼管控體系。市民進入公共場所先掃“場所碼”,確保一旦發生疫情,各級各部門能快速反應、精準流調,實現數字防疫“碼”上見效。
哪些公共場所需要掃碼
(1)公共服務機構:包括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醫療衛生機構、教育機構、養老院、勞務市場等。
(2)經營性機構:包括金融機構、運營商營業網點、農貿市場、商超、工貿企業、藥店、餐飲住宿、文化娛樂、美容美發、旅游景區、托管培訓等。
(3)公共交通工具和站場:包括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機場、火車站、港口、碼頭、汽車站等。
(4)其他公共場所:包括居民小區、建筑工地、寫字樓、公園、宗教場所、展覽館等。
市民如何掃“場所碼”進場
市民完成測溫后,體溫正常者可用微信“掃一掃”直接掃描“場所碼”,可一鍵調出“粵康碼”頁面,完成掃碼打卡,點擊下方“行程卡”可查詢14天內行程。
對使用入境人員粵康碼(GHC)的外籍人員、港澳臺人員,以及未持智能手機或操作智能手機不便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群體,場所檢測員可掃描其本人或同行人出示的粵康碼,或隨身攜帶的紙質粵康碼,來進行健康碼核驗。
公共場所管理員如何建“場所碼”
(1)創建公共場所:公共場所管理員掃描小程序碼,進入公共場所管理員端(請注意不要與組織機構管理員端混淆),填寫所在區域、詳細地址、場所類型、場所名稱,確認后即可創建成功(一個場所只能綁定一個管理員,一個管理員也只能創建一個場所,管理員可同時綁定成為檢測員)。
(2)生成場所申報碼:管理員完成公共場所創建后,進入“我的場所”頁面,可通過“復制號碼”分享“場所申報碼”給該場所的各公共場所檢測員。
(3)查看數據統計:公共場所管理員進入“我的場所”頁面,點擊“數據統計”,即可查看數據。
(4)成員管理:公共場所管理員進入“成員管理”頁面,可進行更換管理員、解綁檢測員操作。
公共場所檢測員如何使用“場所碼”
(1)綁定公共場所:檢測員掃描小程序碼,通過輸入公共場所管理員提供的“場所申報碼”綁定場所(一個場所可以綁定多個檢測員,一個檢測員可以綁定多個場所)。
(2)管理我的場所:進入“我的場所”頁面,可選擇場所進入檢測頁面。點擊“管理”進入場所管理頁,支持新增綁定公共場所、解除綁定公共場所。
(3)體溫檢測與登記:點擊“掃描粵康碼”掃描群眾粵康碼,會自動錄入其脫敏的“姓名”和“手機號碼”,點擊“查看健康信息”可查看其最近一次個人健康申報記錄。根據實際測量的體溫結果,選擇對應的體溫區間(正常、發熱)并提交,將自動返回上一頁,以便檢測員繼續為其他受檢群眾檢測與登記。
“體溫正常快速打卡”功能:在群眾被檢測體溫正常時,檢測員無需掃碼登記,可引導其用微信掃描快速打卡小程序碼,即可快速打卡,默認體溫正常。
(4)查看數據:公共場所檢測員進入“體溫檢測”頁面,點擊“數據統計”即可查看檢測數據。
記者李向英 通訊員張金金 黃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