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了解居民訴求。
有圖看真相,守責重成效。翻看惠城區河南岸街道學府社區“2022年十件民生實事”的照片,幾乎都能看到“藏藍身影”。
“每一件矛盾糾紛的成功調解,基本都有民警的身影!”社區負責人也證實了這一點。
這些“藏藍身影”就是市公安局警衛支隊的民警,“黨建引領,結對共建”啟動以來,民警們用自己的真誠與善意,成為了居民的“自家人”。
3天消除樓頂種菜高空拋物安全隱患
“既然來了,那就踏踏實實為大家辦點實事。”警衛支隊黨支部副書記、三級高級警長、學府社區黨總支兼職副書記丁國丞對羅大姐說。在3月底,當羅大姐聽說丁國丞帶領民警再一次來到學府社區居委會,她特意趕過來當面感謝。
今年3月16日,警衛支隊民警在結對共建的學府社區開展日常巡查時,恰巧遇到羅大姐正氣哄哄地趕往居委會。住在該社區某住宅小區一樓的羅大姐在自家的小院子里遇到了高空拋物,第一次是鋼管導致擦傷,這一次是磚頭剛好砸在羅大姐腳前。
支隊領導得知后立即組織民警登門入戶調查,結果發現起因在樓頂,因為有人種菜、種花,泥巴、磚頭以及各種工具隨處亂放,通往樓頂的樓道并未上鎖,一些小孩子經常上去玩耍拋物,安全隱患極大。同時因為種菜使用農家肥料,導致難聞氣味四處散發。
茲事體大。警衛支隊民警立即致函居委會并會同該小區物業管理部門尋找種菜業主,詳細通報了安全隱患和可能導致的后果,以及鄰里和諧的重要性。在法理與情理面前,種菜業主當即表示盡快清理。3天后,樓頂變得干干凈凈。
惠城區河南岸街道學府社區居委會轄區內有8個小區,23000多名居民,遛狗不拴繩、搭棚養雞、噪聲擾民、電動車違停亂放、亂擺攤和亂擺亂放等問題時有發生。支隊民警出面解決問題,大家都很滿意。
14名民警手機號碼上墻公開,全面融入社區治理
今年以來,警衛支隊共下沉警力321人次,開展“三會一課”6次,為民辦實事11件、解決群眾矛盾糾紛4次、勸導電動車亂停亂放500多輛次,勸導亂擺亂放37次。今年以來,學府社區總警情同比下降23.8%。
這就是警衛支隊黨支部與學府社區結對共建以來的成績單,更加實實在在看得見的是社區環境、鄰里關系、公共秩序得以全面改善。
結對共建工作中,警衛支隊黨支部與學府社區黨總支每月召開座談會,深入了解掌握學府社區的社情民意、工作需求和實際困難,并結合實際進行專題部署開展工作。
丁國丞兼任學府社區黨總支副書記,負責結對社區黨總支部的聯合黨建工作,“三會一課”,交流黨建工作經驗等。他每月參加社區的黨總支部會議,共同討論研究社區的各項工作。
警衛支隊民警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區開展工作,參與巡邏,重點做好社區轄內商戶用氣、用電、消防等設施安全檢查,并與群眾零距離面對面,拉家常、問需求、解疑惑。同時,結合社區需求,與社區工作人員廣泛開展防詐騙、文明創建、法律法規等內容的志愿宣傳活動。
走進社區各住宅小區居民樓一樓大堂,顯眼處都能看到一個“兩長四員”紅色公示牌,其中的“樓棟平安員”就是來自警衛支隊黨支部的民警。隨著社區黨建工作的提檔升級,警衛支隊民警也全面融入社區治理,參與網格化管理。14名民警分成7組,每組2人并將手機號碼全部在公示欄上公開,協同社區保安、物業經理、樓長和社區工作人員,真正實現了深入、精準管理的目標。
文/圖 記者付巨晗 通訊員黃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