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總工會獲悉,為助力制造業發展、推動惠州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我市在全市啟動“鵝城工匠”鍛造遴選工作,目前申報時間已截止,共收到78份申報材料,目前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初審。按照計劃,將在全市遴選50名“鵝城工匠”入圍人選,再評選出10名具有行業領軍水平的“鵝城工匠”。
獲評“鵝城工匠”可享受優厚待遇,一方面可獲得獎勵和津貼補助10萬元,其中一次性獎勵2萬元,在兩年屆期內每年進行考核,考核優秀的每年給予4萬元工作津貼補助共8萬元。另一方面可優先參加“南粵工匠”評選,優先推薦省級以上勞動模范和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優先安排參加由工會組織的療養和技能培訓交流等活動,享受惠州市高層次人才各項優惠政策。計劃對選拔出來的50名“鵝城工匠”入圍人選實行“名師帶徒”“工匠帶兵”活動,50名入選技師每位帶徒50名,初步形成2500人的技師人才隊伍,之后按照能力大小依照規定“帶兵帶徒”,逐漸形成復數遞增,為惠州的制造業當家提供人才支撐。目前,這一項工作在有序推進。
目前,全市共建有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130家、女職工創新工作室30家,市總工會今年將深化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打造技能人才“全培養鏈”。全力打通創新創造渠道,引領技能人才提升職業技能和素質,將聚焦兩大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制造產業,深入開展“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術創新等競賽活動,開展“五小”等群眾性創新活動,不斷增強職工創新創造能力。推動各級工會采取“競賽+培訓”的方式,全面提升職工職業技能水平,助力做大做強高清視頻顯示、5G及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電池、核心基礎電子等五大優勢產業,助推惠州“制造”向惠州“智造”轉型。
今年,市總工會將進一步做好2023年全國、省五一勞動獎和工人先鋒號推薦申報工作,廣泛宣傳勞動模范、“南粵工匠”“鵝城工匠”“最美職工”等先進典型事跡,深化勞模和工匠進企業進校園宣講活動,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記者馬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