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已經(jīng)過去幾天了,你是否已經(jīng)恢復了工作狀態(tài)?節(jié)后這幾天,不少人上班無精打采,注意力很難集中。而在自顧不暇的同時,家中“小神獸”也讓人不省心。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與上班族類似,節(jié)后不少孩子出現(xiàn)入園、入學焦慮、故意發(fā)脾氣,提不起精神、上課打瞌睡等現(xiàn)象,甚至有的幼兒為了不去上學而哭鬧,甚至撒謊。
“節(jié)后綜合征”孩子更明顯
“真想拖出去訓一頓?!笔忻裢跖扛嬖V記者,自家孩子在節(jié)后開學的第一天就遲到了,“明明前一天晚上很早就哄睡了,結果第二天鬧鐘響了兩遍還是不愿意起床,還各種耍賴抵抗、撒謊,哭鬧著不肯去幼兒園。”
專家表示,孩子和成人一樣,也有“節(jié)后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于沉溺于快樂假期無法自拔、睡眠紊亂導致精神不振、假期消化不良導致腸道不適等情況。由于假期中家長大多安排了許多親子節(jié)目,帶孩子去游玩或者聚會,孩子玩得心“野”了,自然不愿意回到幼兒園或學校過“束縛”的集體生活。與此同時,假期里愛瘋玩的孩子作息時間往往不規(guī)律,夜里精神抖擻,早上又睡到很晚,等到回歸校園,一時無法從節(jié)日的作息時間中調整過來,以致精神狀態(tài)不佳。
“我給孩子請病假了,帶孩子去門診開藥。醫(yī)生給開了一些健胃消食片和調理腸胃的藥,還說關鍵還是要從日常飲食中慢慢調理?!眲⒁倘涨皠値O子到醫(yī)院就診,她表示,因為假期里吃太多零食,孩子腹瀉拉肚子,有一天晚上肚子更是痛得很厲害,讓長輩特別擔心。專家表示,假期中孩子少不了各種零食的陪伴,但暴飲暴食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引發(fā)不適,孩子身體不舒服,精神狀態(tài)不好,當然更不愿意去上學了。
家長要幫助孩子“收心”
如何幫助孩子把身心都從假期中脫離出來?《人民日報》曾發(fā)布一份最全貼心攻略,幫助孩子保持好狀態(tài)。其中提到,家長首先要幫孩子收心,回歸日常狀態(tài)。
假期中的孩子,心態(tài)通常比較松弛,節(jié)后返校會不適應,家長不能操之過急,要細心觀察孩子,循序漸進幫孩子把心收起來,通過交談等形式,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勤于溝通,才能“對癥下藥”。
“孩子沉溺于網(wǎng)絡,恨不得鉆進電腦和手機。”家長陳女士說,自己的孩子剛上小學三年級,假期里孩子不愛出門,每天都宅在家里看動畫片或者打游戲,在電腦屏幕前異常興奮,勸也勸不停。短短的幾天假期,孩子的生活作息變得十分紊亂。節(jié)后返校前,孩子一下子像個泄了氣的氣球,癟了。陳女士告訴記者,為了引導孩子回歸往日的規(guī)律作息,自己決定讓家里斷網(wǎng)一個星期,禁止孩子上網(wǎng)。
據(jù)悉,假期里許多孩子的作息時間顛三倒四,很難以飽滿的精神回到平時的作息中。專家建議,家長要幫助孩子調整生物鐘,可用音樂等手段進行睡前安撫,鼓勵孩子早睡早起,幫助孩子按照平日上學的時間起床、睡覺、學習、運動,有規(guī)律的作息,從而更好地適應接下來的學習生活。
專家還建議,假期歸來,家長要鼓勵孩子多聯(lián)系同學和老師,互相分享假期見聞和新鮮事,相互表達彼此的思念和對校園生活的期待,這樣不僅能增進彼此的感情,也有利于孩子培養(yǎng)交際能力,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同時,假期后家長需要在飲食方面花心思,幫助孩子調整飲食結構,定時飲食,鼓勵孩子多吃水果、綠葉蔬菜、米粥、面條等清淡的食品,也可適當吃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利用閑暇時間,積極帶孩子參加有氧活動,如慢跑、散步、游泳等,讓孩子在調理身體的同時,振奮了精神。
面對治療“節(jié)后綜合征”,家長還應該在孩子面前樹立榜樣和示范,作息要規(guī)律,生活方式要健康,更重要的是放下手機,放下消極情緒,以樂觀進取的心態(tài),對孩子多一份耐心和熱情,陪孩子一起收心,引導孩子體驗假期歸來后學習與生活的樂趣。
◎相關鏈接
三招破解節(jié)后綜合征
心理專家分析,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雖然假期結束了,但心理上假期還沒有結束,所以,出現(xiàn)“節(jié)后綜合征”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應。
如何擺脫“節(jié)后綜合征”?專家結合具體的案例給大家提建議,在節(jié)后最好給自己一周的適應時間,慢慢進行緩沖調整,讓意識和潛意識逐漸接上軌。
用一周緩沖調整
“上班第一天,我的狀態(tài)就是頭暈眼花、四肢無力、昏昏沉沉、哈欠連連、頻繁出錯、反應遲鈍?!毙A是一家公司白領,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她雖然來到辦公室,但工作效率奇低,一天下來,面對一堆工作文件毫無感覺,滿腦子都是沒通關的游戲、沒追完的劇、沒見到的人……
專家結合案例分析表示,很多人一休完假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中間沒有適應期,這會增加焦慮感,加劇“節(jié)后綜合征”的癥狀。因此,上班頭一周,盡量給自己安排一些簡單的工作,如計劃性、交流性質的工作,可以給自己一個緩沖調整的時期。等逐漸進入工作狀態(tài)后,再安排一些高強度的工作內容。
讓飲食和作息回到正軌
“假期天天修仙,作息調整不回來怎么辦?”有市民直呼自己幾乎要崩潰。黃金周期間,許多人作息時間不規(guī)律,日夜顛倒,導致節(jié)后一時無法將作息時間調整過來。
專家給出有效建議:盡快恢復原來的生活規(guī)律,確保睡眠規(guī)律性;睡前不要讓大腦高度興奮,可用音樂等手段靜心;每晚堅持熱水泡腳5~10分鐘。
專家同時表示,節(jié)日期間的飲食都是以大魚大肉為主,導致腸胃負擔過重,結束假期后的飲食不濟也容易讓人精神不振。有市民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給出建議:吃了太多油膩食品,可以在收假前三天只吃素,也可以大量喝白開水,多吃粗纖維食物和綠色蔬菜,這樣可以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胃腸道恢復健康。
多運動讓身心重獲元氣
“一想到第二天早上要上班就心里莫名地煩惱,晚上睡不著,設了N個鬧鐘,最后還是睡過頭遲到。到了單位也時時刻刻想休息。另外吃飯也沒胃口,甚至根本不想吃飯?!边^完一個盡興的假期,小葉說,一想到又要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她就有一種恐懼感。
專家提醒,假日期間,由于運動減少,會讓人變得“懶懶的”。收假后,可以多開展一些運動量相對較大的運動,比如快跑、游泳,幫助身體消耗一些能量,重新獲得“元氣”。
記者李春鳳 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