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運動是預防孩子超重肥胖的方法之一。
今年暑期雖然比往年來得更晚一些,但是對比起去年暑假,到市中心人民醫院肥胖門診就診的“小胖墩”們不減反增。
根據《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1985-2014年,我國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率由2.1%增長到12.2%,肥胖率從0.5%增長到了7.3%,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營養科副主任孫詩博介紹,有推斷認為,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那么預計到2030年,我國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及肥胖的人數將達到4948萬人。
如今兒童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快速增長,正在給家長們敲響警鐘:肥胖容易引起疾病,健康才是硬道理。那么,該如何判斷自家孩子是否已經超重邁入“小胖墩”的行列?又該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逆轉他們的超重肥胖?孫詩博教大家如何從“小胖墩”逆襲成健康體重。
8歲娃患上高尿酸
星星(化名)今年8歲,身高129cm,體重38.2kg,BMI:22.96kg/m2,因為檢查發現尿酸高、肝功能異常,兒科醫生建議星星減肥。于是星星媽媽回家后開始給星星控制飲食,讓她盡量少吃肉或者不吃肉。可控制飲食一段時間后發現,星星的體重沒有減下去,反而增長了不少。
困惑之下,星星媽媽帶著星星來到了市中心人民醫院肥胖門診尋求幫助。醫生給星星進一步完善了相關檢驗檢查,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異常后,確定是單純肥胖引起的脂肪性肝炎。隨后,醫生也對星星進行了膳食調查和營養評價。評估發現,星星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結構中有較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特別愛吃肉,沒有肉就不吃飯,不喜歡吃蔬菜,也不喜歡活動。
在得到以上結論后,營養師根據星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個體化減重計劃,通過調整飲食、以及適度的運動等方法幫助她去減重。
值得高興的是,經過1個月的減重,星星體重下降了3.2kg,腰圍減少4公分,高尿酸血癥得到了改善,肝功能更是恢復了正常,并且身高還增加了1厘米。
胖孩子不是
“營養更好”的代名詞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超重、肥胖?
最常用的也是最簡單的方法是體重指數(BMI):BMI=體重(kg)/[身高(m)]2
2018年國家頒布了衛生行業標準《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當中列出了6-18歲不同各年齡男生和女生超重、肥胖判定標準,各位家長可以給家里的孩子算算BMI,對照該表格看看孩子是否有超重或肥胖。
孫詩博表示,對于已經超重的孩子,由于孩子處于生長發育階段,不能用藥物、節食等方法去減重,我們要在滿足孩子的生長發育需求的基礎上,通過調節飲食、適度運動以及改善行為等方式去達到減重目的,糾正不良生活方式的同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去長期維持。另一方面,家長也要注意減重中的溝通交流,讓孩子在減重過程中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建立好的習慣才能最大程度的讓孩子的健康獲益長久延續。
另外,減重是孩子肥胖超重后必要的功課,希望家長們能夠在生活中關注孩子的體重變化,摒棄“胖孩子營養更好”的觀念。
飲食和運動雙保險
預防孩子肥胖
如何幫助孩子預防超重肥胖。
孫詩博建議說,在飲食方面,提倡低脂、低糖、高蛋白飲食,以米面為主食,加瘦肉、魚、禽、蛋、奶、豆制品,多吃新鮮蔬菜、低糖類水果,葷素搭配,細嚼慢咽。盡量不吃油炸食品、甜食、肥肉、糖果、蜜餞、奶油食品、含糖飲料等,飲用白開水。
在運動方面,可采用散步、慢跑、做操、騎車、游泳、爬山、足球等有氧運動,每次運動必須持續20-30分鐘或更長時間。下午或晚上鍛煉要比上午多消耗20%的能量,所以運動的時間最好在下午或晚上。
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張娜妹 曾寧 鐘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