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昨日上午,由市婦聯、市教育局、市文明辦聯合舉辦的“揚好家教好家風 育新時代好少年”——惠州市家庭教育大講堂活動開講,羅瑞琪、郭昱鴻、李佳杰等3組典型家庭代表開展微訪談及才藝表演,分享學習經驗,共同探討如何揚好家教好家風,做智慧父母,助力孩子們乘風破浪,健康快樂成長。本次大講堂由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承辦,除了現場宣講,還進行視頻直播,吸引了12萬余市民在線觀看。
三組家庭現場分享家教經
羅瑞琪今年高考排名進入全省理科前50名。“有些孩子和父母在填報志愿上會鬧矛盾,我和父母沒有,我征詢他們的意見,但最終的主意我自己拿,父母也尊重我的選擇。”羅瑞琪是個非常獨立有主見的女孩子,這和她父母從小就有意識培養她的獨立性是分不開的。“我們從小就教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羅瑞琪的父親認為。“父母要用對話、建議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同時要更加耐心,孩子也會多換位思考,理解體諒家長。”羅瑞琪說。
郭昱鴻今年以全市拔尖的成績考上市一中,他從小就很喜歡運動,身體健壯,性格開朗。“我們鼓勵引導孩子多鍛煉,乒乓球、羽毛球、游泳都訓練過,體育運動很好地緩解了孩子的學習壓力。”郭昱鴻的父親分享,在孩子成長路上,他們都十分注重陪伴,陪他玩,聆聽他分享學校里發生的事,一家三口一起看球,這些溫馨的畫面給兒子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廣東省“新時代好少年”李佳杰就讀于市一小,父親從事群眾文化工作,母親是一名音樂老師,新冠疫情期間一家三口創作了歌曲《謝謝你》。從小就在濃厚藝術氛圍的家庭中長大,李佳杰也嶄露頭角。“興趣很重要,佳杰是一個很活潑的孩子,他的興趣愛好很多,我們都積極支持他去學去發展。”李佳杰的母親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我們不要以學業為唯一評價標準,要看到孩子的閃光點,通過賞識教育,去挖掘引導孩子的興趣點,激發孩子。”
學好家風好家教 努力陪伴孩子成長
“他們都很優秀,聽了以后很受啟發。”講座現場,燕子帶著將讀初一的兒子前來聆聽,“我昨天在社區聽到有這個講座后,今早就從龍豐過來取經,以后要向優秀的父母學習,努力陪伴好孩子。”羅女士錄了多段視頻,她說,如果孩子一不聽話,她常會用命令式語氣,親子關系越來越僵,通過優秀父母孩子的分享,她也找到一些共同的規律,提醒自己要多做改變多學習。
據悉,近年來市婦聯開展以“和美鵝城人家”為主題的優秀家庭培育、好家風好家訓傳播、家庭教育宣講、美麗家園創建等家庭文明建設系列行動,引導家長注重言傳身教,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從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行為方式,甚至是談吐舉止等各方面給予孩子正確的影響和示范,幫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助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僅2019年,全市共開展家庭教育大講堂1550場,培訓家長13萬余人次,開展主題活動近1.5萬場次,覆蓋人群150萬人次。
記者馬海菊 通訊員王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