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拉開帷幕。面對這場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檢驗,不少考生容易產生壓力和焦慮。如何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科學管理情緒,以最佳身心狀態迎接挑戰?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精神心理康復科中級心理治療師、精神科副主任醫師鄭元欣支招考生調整心態赴考。
正視壓力,化焦慮為助力
鄭元欣說,考生考前出現緊張、焦慮情緒是身體的自然應激反應,適度的緊張甚至能提升專注度。“關鍵在于避免讓這些情緒過度蔓延。”
首先應接納情緒,理性應對。考生要意識到,緊張和焦慮是特殊時期的正常心理反應。與其對抗恐慌,不如嘗試“戰略上藐視”——承認其存在,但對思想緊張或焦慮進行藐視;“戰術上重視”——在行動上積極應對學習和休息,這有助于顯著緩解焦慮感。
破除“災難化”思維。“考砸就完了”、“絕不能出錯”等絕對化思維如同心理枷鎖,極易引發患得患失,反而影響發揮。鄭元欣建議考生將思維模式從“我必須”調整為“我可以”,注重盡力而為、爭取發揮,這將有效松動不合理的焦慮。
善用傾訴渠道。傾訴是疏解壓力的重要途徑。與信任的親友、老師溝通交流,袒露緊張煩惱,獲得安慰與鼓勵,不僅能緩解過重壓力,也有助于消除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
保障充足睡眠、保持合理飲食、掌握放松技巧
鄭元欣表示,良好的身體狀態是保持穩定心理和高效復習的基礎,考前需特別關注充足睡眠、合理飲食、放松技巧。
首先要保障充足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會加劇心理壓力。在精力充沛時段進行核心內容學習,其效果遠勝于犧牲休息時間“多刷兩套題”。保證充足且規律的睡眠至關重要。
保持合理飲食。飲食應營養均衡,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避免過于油膩、辛辣,減少咖啡因及高鹽、高糖攝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有助于改善情緒、緩解疲勞,為身心減壓。
掌握放松技巧。學會快速放松方法非常實用。平時也可練習握緊再松開拳頭的肌肉放松法。如遇瞬間緊張或考試時心慌,可嘗試“4-4-6呼吸調節法”:用鼻吸氣4秒→屏住呼吸4秒→用嘴緩慢呼氣6秒。重復3次左右,通常能快速平復心跳,讓大腦恢復清醒狀態。
家長管理好情緒避免過度關切
鄭元欣說,家有考生的父母,其言行舉止對考生的心態影響巨大。
家長要穩定自身情緒。家長需首先覺察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家庭氛圍緊張或爆發無謂沖突,為孩子提供考前保障。
避免過度關切。“別緊張”、“考不好沒關系”等安慰有時會適得其反,徒增負擔。建議家長秉持“多傾聽、少說話”原則,在孩子需要陪伴或傾訴時,給予真誠鼓勵,善于從具體細節中發現并肯定孩子的優點,并且不吝表揚,傳遞積極能量。
提供實際幫助。家長可主動分擔考前瑣事,如協助整理好準考證、文具等考試必需品清單;考試當天提醒穿著舒適衣物;確保考前飲食清淡、夜間睡眠環境安靜等,這些看似細微的保障,能為考生減少干擾。
“做好心理調整,是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鄭元欣表示,高考無疑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次重要考驗與機遇,但它并非定義人生的唯一標尺。通過科學認知壓力、穩定身心狀態、營造支持氛圍,考生與家庭皆能以更從容、更自信的姿態迎接這場青春的檢閱。
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