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財政部門心懷“國之大者”,持續提升服務區域發展的財政保障能力,全力支持惠州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機遇,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準確把握戰略意圖,細化財政貫徹落實方案
認真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惠州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 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動方案(2021-2023年)》《惠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1年工作要點》等,準確把握黨中央建設大灣區、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的戰略意圖,按照市委、市政府狠抓落實的“任務書”和“路線圖”,研究出臺《市財政局貫徹落實〈惠州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 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動方案(2021-2023年)〉措施及責任分工表》。
二、瞄準灣區發展方向,優化財稅體制政策設計
深化市對區財政體制改革,加大對潼湖生態智慧區管委會運作模式、稅收收入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等方面的財政支持力度,推動建成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新高地。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2021年安排大灣區個人所得稅補貼資金5000萬元,修訂出臺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財政補貼管理辦法,吸引國際人才助力灣區建設。牽頭擬定惠州市域內跨縣(區)經營建筑業稅收共享方案,推動惠州市域內跨縣(區)經營建筑業稅收共享,自2021年4月1日起,市內建筑業納稅人跨縣(區)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實現“一個主體走遍惠州”。
三、積極主動向上對接,主動爭取資金政策支持
積極向上對接,2021年爭取109億元專項債券額度用于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同時,將爭取上級專項資金納入市直部門預算績效考核方案激勵加分考核內容,督促業務主管部門加強上級專項資金項目儲備,切實推動我市更多重大平臺、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和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督促業務主管部門嚴格按照上級專項資金管理規定,狠抓項目落地實施,加快資金支出進度,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爭取上級持續投入資金。
四、支持交通設施對接,充分發揮惠州區位優勢
支持惠州構建“外快內暢”現代大交通體系,利用區位優勢加強與灣區城市互聯互通,2021年安排市政道路建設資金、惠州機場航線補貼、“四好農村路”項目資金合計43億元,爭取1號公路南北軸線(南北軸線)、贛深鐵路惠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配套工程(一期)及市政配套工程(二期)、贛深鐵路北站站房擴大規模建設項目、莞惠城際北延線項目、廣汕鐵路惠州段等專項債券資金合計約28億元,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工作圈”。
五、支持科技創新協同,推動創新要素加快聚集
支持創新型城市建設,2021年安排省實驗室項目、“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知識產權專項資金、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專項資金、第三屆科交會項目經費等合計7.84億元,助力提高我市科學基礎研究水平和科技綜合實力。積極參與修訂《惠州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管理辦法》,進一步發揮知識產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提質增效的作用,提升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激勵效用。
六、支持產業做大做強,提升產業集群發展能級
支持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體系,2021年統籌安排17億元重點產業扶持資金支持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三期、太平嶺核電、TCL集團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制造產業等重點項目建設;安排市級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1.23億元,落實“制造業十條”、“民營經濟十條”等政策措施資金保障;安排5000萬元支持招商引資、商貿流通、外資外貿發展,支持培育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有力財政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