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經報市政府批準,市財政局制定出臺《惠州市進一步推進財政信息公開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組織各部門(單位)實施,進一步規范和推動了財政信息公開工作,在制度層面建立了長效機制。
《方案》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公開時限更嚴。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預算、預算調整、決算、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及報表等,應當在批準后20日內向社會公開。經本級財政部門批復的部門預算、決算及報表,應當在批復后20日內由各部門向社會公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申報指南、分配結果等信息在經審定后7日內向社會公開。績效評價信息在經審定后20日內向社會公開。鼓勵公開時間適當提前,原則上同一地區同一天集中公開,每年10月31日前完成。
二是公開范圍更廣。按照“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除涉及國家秘密內容外,所有涉及財政資金的情況都要公開,主要包括財稅政策、預決算管理制度、預算收支安排、預算執行情況、決算情況、績效評價等。逐步公開重大投資項目資金安排及使用情況、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具體包括政府預決算公開、部門預決算公開、專項資金信息公開、基層民生支出公開、政府采購信息公開、預算績效信息公開、國有資產信息公開以及財稅政策和規章制度公開。
三是公開要求更細。《方案》對每項公開內容進行了細化,要求也更細。比如,對于政府預決算公開,公開的政府預決算信息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以及本級政府財政轉移支付安排、執行的情況和舉借債務等情況。具體應包括一般公共預算總收支、本級收支以及對下級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總收支、本級收支以及對下級轉移支付;社保基金預算收支;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總額、分項數額及增減變化原因說明等。除涉密內容外,各級政府預決算本級支出應當全部公開到功能分類項級科目,按規定公開到經濟分類科目,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公開到經濟分類款級科目;公開分地區的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情況,對下專項轉移支付預決算全部按具體項目公開;舉借債務的情況包括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批準的本地區政府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的限額、余額表,及債務發行、使用、償還等情況。又如,對于部門預決算公開,應按照財政部門批復的預決算公開,包括單位職責、機構設置、部門和所屬單位全口徑預算收支情況、預決算收支增減情況、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情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情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撥款收支情況、所有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機關運行經費等內容以及情況說明,涵蓋財政撥款收支情況、非財政撥款收支情況,并對專業性較強的名詞進行解釋。各部門各單位應及時公開政府采購信息,結合工作進展情況逐步公開預算績效信息和國有資產占有使用情況。
四是公開形式更規范。《方案》明確要求,各部門各單位要設立財政信息公開專欄,匯總集中公開信息;各級政府或財政部門應在門戶網站上設立預決算公開專欄,匯總集中公開政府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及“三公”經費預決算等內容,并編制目錄,對公開內容進行分類、分級,便于社會公眾查詢監督。沒有門戶網站的部門和單位在本級政府或其業務主管(指導)部門的門戶網站上公開或通過政府公報、新聞發布會、報刊、廣播、電視等方式公開,并積極推動門戶網站建設。市級財政專項資金信息在惠州市財政專項資金綜合管理平臺上公開,各縣(區)要參照省市做法公開專項資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