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圓滿完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三年試點任務的基礎上,我市繼續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落實動態調整機制,適度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標準、擴大保障范圍,確保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始終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一是根據市委、市政府2015年重點工作部署,適當增加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我市出臺了《惠州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2015年實施方案》,增加了美麗鄉村清水治污行動、美麗鄉村綠滿家園行動、加強小區建設和管理等8個服務項目,并逐項明確服務對象、服務標準、覆蓋水平和資金需求。同時,落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要求,實施農村五保供養、農村居民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和農村基層組織經費保障補助資金等項目,著力提升貧困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二是滿足最基本的公共服務需求,適當提高項目服務標準。在2015年實施的123個項目中,對應2014年的115個延續性項目,按可比口徑共有23個項目提高了服務標準,如城鄉中小學年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從普通小學不低950元,普通初中不低于1550元提高到普通小學不低于1150元,普通初中不低于1950元;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從340元/人/年提高到380元以上/人/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水平提高約10%等,讓老百姓享受到了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務。
三是挖掘可提升的公共服務空間,擴大服務覆蓋范圍。依據市情財力,動態擴大基本公共服務項目覆蓋范圍,推動服務項目覆蓋市域更多常住人口。按照可比口徑,2015年實施的延續性服務項目中,覆蓋水平比2014年有所提高的共計11個,例如,低收入群眾臨時價格補貼聯動機制覆蓋面由惠城區、仲愷高新區和大亞灣開發區擴展至全市各縣區;公益電影放映服務覆蓋至外來務工人員;公共交通服務網絡覆蓋范圍從惠城中心區擴展到惠城區等。